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2.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铁制工具的使用B. 社会局面的稳定C. 水利技术的提高D. 小农经济的发展3.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5.“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
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
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A. “城”与“市”完全分离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 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严格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6.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8.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 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9.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
就像一个大湖。
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
”这表明唐宋文化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10.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1.清代康乾时,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13.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能说明A. 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 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 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14.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表明A. 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 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15.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学”复兴,“国医”、“国术”、“国画”、“国乐”、“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
这反映了A.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 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C. 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D. 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雅16.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材料表明孙中山A. 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B. 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C. 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D. 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1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18.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19.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这一制度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0.《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
这一变化反映出A. 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的缓和B.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C. 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D.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1.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
这反映了A.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B.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C.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D.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22.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B. 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
”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D. 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24.从1871年到“一战”前,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其中有:承认工会合法地位,取消对其活动的限制,禁止强迫工会贴偿企业主因罢工所受损失,承认劳资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调解劳资纠纷的专门机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工党政府注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B. 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C. 英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 英国开始“福利国家”制度建设25.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6.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 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27.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战后部分经济危机情况如下表:危机起迄年月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失业人数最高点(%)物价消费变化(%)1957.3~1958.4 13.5 508 4.21960.2~1961.2 8.6 500 1.6A. 相对战前而言,危机持续的时间略长B. 与20世纪30年代危机表现形式相同C. 强制缩减生产规模与社会消费相适应D. 运用新技术成为解决危机的重要手段28.下面图表是八十年代英国不同收入的四口之家税前税后收入变化表(1983/84年度)(单位:月收入(四口之家)50.00 80.00 100.00 130.00 200.00儿童津贴13.00 13.00 13.00 13.00 13.00房屋津贴22.55 17.60 13.89 8.29 0.00家庭收入补助22.50 7.50 0.00 0.00 0.00学校免费午餐 5.00 5.00 0.00 0.00 0.00纳税0.00 -7.88 -13.88 -19.88 -43.83国民保险-4.50 -7.20 -9.00 -10.80 -18.00实际收入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A. 英国政府成功解决了贫富分化的问题B. 英国政府背负了极其沉重的财政赤字C. 每个家庭均衡地享受着福利制度带来的利益D.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新的社会不公29.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