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运城市口腔卫生学校自87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口腔修复工艺人才基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层次、高素质、技能型的中、高等口腔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进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加强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建设总体情况我校是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中等口腔卫生职业学校,2005年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口腔工艺技术教育示范专业单位,2012年、2014年先后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15年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2007年卫生部指定我校牵头,编写并出版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用),2008年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了卫生部科教司交给的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国中等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被卫生部专家组评为“国家先进水平”。

从2007年起,我校和山西齿科医院、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有效途径,启动实施了“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摇篮工程一、二、三、四”行动计划。

专业建设上同时和深圳现代、东莞定远等国内知名的义齿加工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的专业实训基地,培养口腔修复工艺人才。

二、主要措施和成绩(一)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特色专业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和跨越发展,广大群众文化、审美意识的增强,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义齿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口腔修复工艺人才,所以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是朝阳专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我们通过市场对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分析,以及企业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办专业,依托企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

在专业建设方面中注重发挥和利用行业与社会的力量,成立了由社会上企业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相关专家、企业高级技师走进校园,围绕专业建设进行座谈讨论和论证,设置专业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施实教学,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可以胜任口腔义齿制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口腔医院义齿制作中心和义齿加工企业。

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培养的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在全国同等学校出于领先水平,不仅适应岗位需求,而且符合当前用人市场的实际需求,毕业生深受医院及企业的欢迎。

(二)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建设1、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我们确定了适合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打造以岗位需求的精品教材根据专业标准、行业需求,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

学校、附属口腔医院和山西齿科医院、北京联袂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修订了《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8本校本教材。

2012年4月,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委员单位”。

2012年10月,8本校本教材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我校被确定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材编写的牵头单位。

2013年6月18日至19日,由我校承办的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会议隆重召开,古蓬勃校长被聘请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我校教师于爱萍、王改兰、肖希娟和张秋娟同志分别被聘为《物理应用基础》、《化学应用基础》、《牙体解剖学》和《材料学》的主编,淮晓燕、赵培霞、姜集杰、朱启俊等多名老师参加教材编写,以上四本教材已于2014年9月由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供全国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使用。

(三)以素质为核心,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特色的根本保障。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坚持全面培养,整体规划;坚持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人,占教职工人数的83.3%;专业课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的74.3%;专业实验指导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29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65.9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19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2.9%;骨干教师11人,教学能手1人;专任教师(除实训指导教师外)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历7人)。

我们通过与附属口腔医院和企业相结合,采取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指导等多种办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先后多次聘请山西齿科医院、北京联袂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能工巧匠来校对实训教师培训,同时选派实训指导教师去企业一线,通过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实践,掌握口腔工艺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返校后将行业的最新成果和企业的最新需求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自2010年起我们选派了60人次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赴北京、太原等地的义齿加工中心进修学习,2013年5月,我们又选派淮晓燕老师去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

目前我校已组建起一支由50余名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不仅是专业教学上的骨干教师,又是义齿加工中心和口腔医院的骨干力量,长期坚持在专业一线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开展教学,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

(四)以服务为宗旨,建设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重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进行。

2012年和2014年通过申请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对现在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建设、更新和改善,使专业实训室不仅有基础实训设备而且还有较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能完全满足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训的需要。

目前,学校设有口腔牙体形态、口腔修复、口腔修复模型室、口腔修复铸造室,口腔修复烤瓷室、口腔正畸及口腔护理等18个实验(训)室;建成了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2个仿真型、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12个多媒体理论教室、8个多媒体实训室、1个计算机网络中心、1个护理示教中心、2个护理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训练室等。

学校附设一所现代化的口腔医院和义齿加工中心。

开展种植牙、铸钛、铸瓷、贵金属烤瓷牙、双套冠、精密附着体等最先进的口腔义齿加工项目,为我校的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与北京联袂义齿制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洋紫荆、东莞定远陶齿制品有限公司、深圳现代义齿有限公司、珠海维登义齿技术有限公司、珠海美尔晶有限公司、山西齿科医院义齿制作中心、太原新科技等国内一流的义齿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能在企业一线得到真实的锻炼,为建设开放性口腔修复工艺实训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紧密校企合作,共赢共荣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以质量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特色是学校的竞争力,为保证办学质量,凸显专业特色,学校坚持狠抓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改革课程体系,打造专业特色。

为了彰显学校专业特色,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我校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实践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改革体系。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淡化系统性,突出应用性,重点抓整合,以“必须、够用”为度,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岗位,贴近实际工作过程,确保了课程的先进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还对一些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增设了人文素养、国学、美术素描、阅读和劳动安全等课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校彻底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确立了“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走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岗融合、做学合一,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办学之路。

2007年,学校启动实施了“创建我国口腔修复工艺‘摇篮工程’的一、二、三、四行动计划”,借助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口腔修复工艺人才。

摇篮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模式转变和质量的提高。

并且教师在授课中积极探索推行目标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方法,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学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

4、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合一自2011年起,学校和北京联袂义齿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齿科医院义齿加工中心联合举办“联袂班”,改革传统的“2+1”的培养模式为“1+1+1”的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第一年学生在校学习重点专业知识和技能期间企业派驻校代表(贺志芳主任医师)全程跟踪教学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二年把课堂搬进企业,重点学习口腔修复工艺领域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真正实现“课岗融合,做学合一”;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毕业后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提前接受了企业的文化熏陶,了解到专业的前沿技术,熟悉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口腔修复工艺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5、改革评价办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坚持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校风,改革考试评价办法,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风考纪。

建有主干课程试题库。

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状况,改革课程考核结构,制定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考核办法。

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形成课程成绩,从而增强了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如:文化基础课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考核(40%)和理论考核(60%)两部分,专业课考核成绩包括理论(50%)和技能操作(50%)两部分,学生的毕业成绩参考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学习专业积极性的提高。

(六)以竞赛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认真落实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