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方案实例 调研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而实施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 需要收集大量的真实资料和数据来 分析以真正了解情况提出对策。
现在爱汇网就来为你提供一些调查研究方案实例参考。
调查研究方案实例 1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 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 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 验,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
我校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科研意识强。
我校的教学设备充足。
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时,把培养学生问题放在首位,以全 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研究课题,科 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 21 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 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 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 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启发,引起顿悟、产生灵感。
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论认为, 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 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
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也无过于培养其问题探究的意识。
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依照学 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能力 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 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本课题借鉴中外关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从乡镇小学实际出发,依照教育规 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借鉴以下理论:1、根据皮亚特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
7-12 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
问题意识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各科目教学作为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问题意识的发展,会促进学生认识和心理品质的发展。
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体系本课题研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生目标层次、学校目标层次 和社会目标层次。
1、学生目标层次。
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 生的创新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具体分解为:(1)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使学生具有 发现问题的敏锐性;(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 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2、学校目标层次。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实施的,因此,课题的实施也必然会因 此学校自身的变化。
通过课实验,学校内部要达到的目标是:(1)学校的领导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树立 新的教育教学观,科研兴校;(2)学校的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 高教育教学水平;(3)教师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 学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关教改 的专著;(4)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3、社会目标层次。
(1)学校争取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达到同等小学先进水平;(2)学校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在 市内进入先进水平,在区名列前茅;(3)使学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是无可争议的主体。
问题意识的培养, 应该成为这个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适应学生身心年龄特征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 特征,选取适当的科技内容和方法或方式。
4、实践性原则。
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由市教育局与区教办共同领导,由校长专门负责,由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合作,条块分明,带领全校 师生共同实施研究。
2、师资培训。
师资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除本校培训外,我们还请市富有经验的教育学专家到校培训。
3、家长工作。
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
我们重点是求得家长,尤其是家长学校的骨干委员、各年级家长代表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学习与设计方案阶段:20xx 年 8 月至 20xx 年 6 月教师培训阶段:20xx 年 6 月至 20xx 年 12 月方案实施阶段:20xx 年 7 月至 2004 年 6 月调查研究方案实例 2 为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教育科研向 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 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
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 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 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 营造教研组科研氛围, 提高教研成效, 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
备课组长要做好引领工作,教师个人要单独申报一项小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 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 察并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 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 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
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
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 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 等。
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
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 在规定时间内向教科室提交 《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
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
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 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
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 题。
教科室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
程序是:(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 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科室;(3)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 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
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并纳入学期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研究成果 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 体指导。
不断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 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 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 象。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 建立电子档案。
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 实施、 评定、 表彰奖励等制度, 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
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 料, 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 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
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 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 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 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 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李居涛副组长:刘甲田成员:孙晋斌张会侯成峰赵炎马强赵雪 梅调查研究方案实例 3 为切实加强党校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经校委会议研究,确定 20XX 年地区党校系统立项课题 46 个,为切实保证调研效果与文稿 质量,拟于 4 月至 7 月期间开展党校系统课题大调研活动,具体调研方案如下:一、时间安排 1、调研时间:4 月 18 日至 6 月 18 日;2、撰写课题初稿时间:6 月 18 日至 7 月 7 日;3、课题组 讨论修改初稿时间:7 月 5 日至 15 日;4、集体审稿时间:7 月 15 日至 20 日;5、修改定稿时间:7 月 20 日至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