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那一次-我真
• 悬念式开头: • “臭小子!快给我回来,看看你做的题, 上课不认真听讲,做题乱七八糟的胡写, 弄得一团糟!”组长正在使用她的绝招— —河东狮吼。 • “你把我洗的袜子放哪去了?”一大早, 倩倩趴在我头上吼叫,把我吵醒。 • 《那一次,我真伤心》
• 二、行文中描写意识增强,精彩的环境描 写和动作描写为作文增添亮色。 • 环境描写式开头:
• 《那一次,我真感动》:写了一次成功的登山经历,战胜 自我,收获信心。何来的“感动”啊? • 《那一次,我真疯狂》:写课间扳手腕比赛。只能叫“激 烈”“兴奋”,不能叫“疯狂”。
• 二、不能充分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具体表 现有三: • 1、欠缺必要的铺垫和起因,孤立事件、偶 然事件很难让人信服、更谈不上打动人。
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二)
扩写: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 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场景等。
添加“语言描写” •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 •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 个混蛋!” 添加“神态描写” •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 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 真是一个混蛋!”
• 2、因• 《那一次,我真尴尬》:校庆诗朗诵彩排 时,自己打了一个响嗝。这确实有点尴尬, 但怎样才会更尴尬呢? 在校庆正式演出时,面对上千名观众,在 一片静谧中,自己拼命地忍,但最终是在忍 不住,打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嗝。
3、老问题:不会用具体的带有画面感的语言 来表现,仍然习惯用结论性的抽象语言去告 知。 • 《那一次,我真感动》:课前读书过后, 老师竟然装得若无其事。像史铁生的母亲 一样,不想让我们看到她痛苦的样子!不 想让我们担心她,不想我们因为她而失去 上课的心情。 • 为什么不去描写啊?通过描写去表现老师 的痛与坚持不好吗?
4、这下可好了,吴凯手又痒痒了,他先把头左右望望,然 后迅速爬上我的床,抱起我的被子向别处一丢,拿我的枕 头当锤头,四处乱舞,嘴里还喊着必杀技,旁边几人在扇 风点火,这下他更卖力了。(场景细节 ) 5、我在看自已分数时,一丝喜悦已荡然无存,那两个“9” 好象在睁大眼睛嘲笑我,忽然,我十分羞愧,别人惊叹的 “哇,99分,100分!”不是羡慕的语言,而是转化成了 “切,还不是抄来的?”(心理细节 ) 6、于是,我拿起了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解决了一道 判断题。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笔尖就 像一匹奔驰的骏马,驰骋在试卷上,很快,我就做好了。 东张张,西望望,嘿!我是班上第一个做好的人,于是我 大声的打了个哈欠,又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巴不得把所 有人的眼睛都聚到我身上。(动作、心理细节 )
写什么
(一)审题 1、这个题目要求写 事 。 2、写几件事? 3、写什么样的事? 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 教益的内容。从题目来看,选取最值 得回忆的“那一次”。
如何审题
• 1、审提示语。 (“人生路上” “令 你难忘” “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 ”。也就是说要写的是自己人生经历 中对自己有启发有意义的“那一次” 。)抓关键词 • 2、审题目。 • (明确类型:半命题,明确文体:记 叙文。) • 3、审要求。(写真、写实,重点写感 受,需运用描写)
细节描写示例(二)
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 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 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 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细节描写综合示例(一)
今天,我刚到学校就看见王老师站 在教室门口。我感到很害怕,心里像十 五只水桶——七上八下。我连忙走进教 室,不一会,王老师也进来了。我的心 跳得更厉害了。我很担心会有什么事发 生,其他同学也一样。我们关注着老师 的一举一动。
• 天渐渐暗下来,昏暗渐渐笼罩起整个小镇, 路边的灯一盏盏地亮起来,路上车水马龙,路人 们行色匆匆。但是,我和我的姐姐还在车站等车。 • 场景描写式开头: • “开始!”同学刚一挥手,两位同学都使出了 浑身的力气,把牙齿咬得紧紧的,咯吱咯吱地响, 目光紧紧的盯着对方微微颤抖的手,可以清晰地 看到手上暴起来的青筋,桌子也跟着轻轻地抖动 起来,好像也在为我们加油。 • 《那一次,我真疯狂》
朗读下面的文字:
1、只听见一声枪响,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 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 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夺 得了中国第一枚跨栏金牌。 选自于《那一次, 我真激动》 2、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的蹲 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 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 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 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 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二)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要选取典型的具体事例,能表达自己 的真情实感。 如果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 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 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 它闪光的地方。选材方面最好能启发对生 活的观察与思考,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怎样写
(一)交代清楚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不一定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 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还应把事 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1、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 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 地看着我。那一刻,我流泪了。
2、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 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看着 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 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 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 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 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 觉。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找什么, 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她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 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这时, 不争气的泪水顺着我的眼角轻轻滑落。
• 比如:《那一次,我真兴奋》: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 只用了一段写萤火虫之美,不足以表现“兴奋”。
• 《那一次,我真伤心》:妈妈冤枉自己拿 了她的胸针,自己很伤心。但作者没有交 代妈妈误会自己的原因,文章就不合常理 了。 • 《那一次,我真后悔》:写自己没有帮助 一位寻找硬币的老人,但自己为什么不去 帮助这个老人的心理理由交代不充分,后 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二)突出重点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不一定指 事情发展高潮处,而是最能表现中心 思想的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 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人物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因此在记事过 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 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 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那一次,我真_______
题目: •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 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 感到尴尬,而每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 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正是经 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 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 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 长大了。请你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 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提示语)
• 三、选材要逐渐脱离低幼化,开始关注中学 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 幼稚一:班主任黄老师的一次带病上课 • 幼稚二:种菜的菜农、寻找硬币的老人、借 手机给自己的陌生阿姨 • 幼稚三:被男生捉进瓶子的苦命萤火虫、被 爸妈送走的小猫 • 幼稚四:捉螃蟹、打蚊子大战
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 一、所写内容偏离题目中的核心词。
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 ”,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 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 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 长大了,成熟了……
• 3、以“高兴”为例分析这个命题,“我真 高兴”要我们写什么?
• 写一件让你高兴的事。
• 4、表现中心的关键词是哪个呢?写作范围 是什么? • 关键词“高兴”,围绕为什么高兴写具体 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范围:是“我”自 己高兴,不是别人;从“真”可以看出, 这件事应选特别令人高兴的);中心:我 的真实心情。
• •
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 补什么?一般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 容,最有教益的内容。从提示看,命题人列举了 生活中如“快乐”“激动”“惊讶”等,这是启 发作者思路而设列的。同时提示又对文体的要求 有所暗示,这就是要求作者去写事。提示又从立 意的角度给作者作了点拨,选取值得回忆的“那 一次”。 • 这样看来,认真阅读提示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 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 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 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 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 个混蛋!”
添加“场景”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 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 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 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 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 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 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 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 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 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 真是一个混蛋!”
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 都转了过来。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 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老师 走到前面来了,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 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悄悄的用书挡住了脸。 过了一会儿,慢慢地把书本放低一点儿,见他慢 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 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 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 不知怎样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