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原核生物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 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的外形与大小
大肠杆菌属于杆状菌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 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养菌: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 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 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四)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1、划线分离法
注意事项: 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 划线多次. 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 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分离后,一个菌体 便会形成一个菌 落,这是消除污染 杂菌的通用方法, 也是用于筛选高 表达量菌株的最 简便方法之一
(五)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
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 后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 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 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 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 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分适宜)的时候,芽 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课堂练习】
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例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A.防止杂菌污染
B.接种前菌种要进行灭菌
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
培养基加入试管、培养皿,壁上不能沾有培养基,易 污染,培养基必须用三角漏斗转移。
试管或三角瓶制作棉塞好坏是控制污染发生的关键。 可用封口膜代替。
G6玻璃砂漏斗用后需1mol/L的HCL浸泡并抽滤去酸,再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干燥保存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 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分离法的操作:
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 倍。取0.1mL稀释度不同的菌液,加在培 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然后进行培养。其中在适 当的稀释度下,可培养到相互分开的菌落, 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 适宜。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哪个更好呢?
光合自养型:光合细菌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
异养菌:
腐生菌和寄生菌(大部分病原菌)
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菌
(二)细菌的常识
1、结构 2、分裂: 简单的二分裂 3、生殖: 分裂生殖 4、变异类型:基因突变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鞭毛、菌(纤)毛、荚膜、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拟核,细胞质中又有 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4、紫外光灭菌 超净台:打开紫外线和过滤风(人必须离 开),灭菌30分钟,后关闭紫外灯(过滤风 不关)。
5、过滤灭菌 G6玻璃砂漏斗过滤: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 (尿素),G6孔径最小,细菌不能滤过。
灭菌操作的注意点:
高压蒸汽灭菌中不能用脱脂棉,易吸水引起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如含有葡萄糖,用500g/cm2, 90℃灭菌30分钟,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
H2O
含量 10g
0.4g
4.0g 9.25g 0.5g 0.5g 100ml
(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 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 固氮微生物。 (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 3 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 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调整pH。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 该增加的成分 琼脂(或凝固剂)。
分离时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划线分离法: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环取菌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 板上连续划线.(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涂布分离法:是指将培养的菌液稀释一定的倍数,然后取一定量 稀释液加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
平板划线的操作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 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 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 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 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 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喜荤
成分
蛋白胨和酵母提 取物,加入一定 氯化钠,维持渗 透压
PH
中性偏碱
霉菌培养基
喜素
无机物配置或添 中性偏酸 加蔗糖的豆芽汁
通用的细菌培养基——LB培养基
分类: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3.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和氮源、 无机盐、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 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 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营养物质。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 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二)倒平板
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超净台)上倒 入4个培养皿中,倒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晃动, 使培养基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注意事项:
1.高压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时打开锅盖;
2.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灯开后,人必须 离开),固体培养基冷却到60度(感觉不烫手)关灯.
1.如何操作才可以尽量避免被杂菌污染?
(1)胆大心细,操作快捷。(2)注意灭菌操作 原则,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污染概率。(3) 注意微生物生长条件,如PH、渗透压、温度等。 细菌喜碱,喜蛋白质,喜37度;霉菌喜酸,喜 糖,喜25-30度
2.在培养后如何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
(1)菌落的形态看,是否湿润,透明,粘稠,颜色 等。是区别细菌、酵母、放线菌和霉菌关键指标。
4.培养基的实际用途:
液体培养基:扩增细菌、工业生产
固体培养基:纯化(分离),鉴定、活 菌计数、保藏菌种
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
区别:是否加入琼脂(琼脂糖)凝固剂
碳源:
可作为碳源的物质有: 含碳无机物: 碳酸盐、碳酸氢盐、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糖类(主要)葡萄糖 乳糖
蛋白质 脂肪酸
不同微生物所利用的碳源不同: 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 含碳有机物(有机碳) 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 含碳无机物(无机碳)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 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板培养基 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 理
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 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病毒
病毒界
细菌 微生物包括哪五类: 放线菌
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例3.右表是某微生物培 编号 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
(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 ①
的微生物类型
②
是 自养型微生。物
(2)若不慎将过量
③
NaCl加入培养基中。
④
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 ⑤
可再加入含碳有机.物
⑥
⑦
成分
粉状硫
(NH4) 2SO4
K2HPO4 MgSO4 FeSO4 CaCl2
大肠杆菌
细菌分类方法: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细菌的染 色法。此法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所谓革兰 氏阳性菌就是用革兰氏染液染色后, 再用脱色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 的颜色;革兰氏阴性菌则相反。这两 种菌的差别在于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培养基
4.实验完成后,接种过细菌的器皿应如何处理?
所有接触过菌的器皿都要先高压灭菌后 再洗涤(特别是培养基);使用后的废
弃物也要高压灭菌后再抛弃
5.如果分离的是转基因的大肠杆菌,如何保证不被普通的 大肠杆菌所污染?
转基因用的质粒不是细菌中原有的,而是经 过改造的,通常加入了抗性基因的DNA序列, 所以可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对菌体进 行培养。
固体培养基:菌落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无菌技术(无菌操作)
1.无菌技术的概念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 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方法: 消毒和灭菌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消毒定义:
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 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 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 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 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 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 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 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氮源:
可作为氮源的物质有: 含氮无机物: 氮气 、氨气 、氨盐 、硝酸盐 含氮有机物: 蛋白胨
牛肉膏 尿素
固氮微生物所利用的氮源是:氮气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