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2年末,我市共有个体和私营企业46.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4.6万户,个体工商户32万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4683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9%。
中小企业用规上工业53.6%的资产,实现了规上工业66.9%的主营业务收入、70.7%的产值、71.9%的利税总额,吸纳了71.9%的从业人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全市中小企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创新发展的中小企业
广大中小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创业创新步伐,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迅速扩大,实力显著增强。
一大批中小企业把“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快从“低小散弱”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跨越,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产品,形成了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专精特新”工作新突破。
本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成果,这些产品(技术)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拥有专利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初步统计,133家参展企业中,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有22家。
有40个参展产品的技术水平属于国际先进。
21项产品(技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99个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参展企业拥有各类专利3175项。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未来的青岛中小企业
“小企业兴则经济活、小企业强则民众富”。
未来的青岛中小企业将有众多品牌企业由小到大,不断做大做强,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世界知名的企业,成为青岛新的骄傲。
在青岛,“没有小企业,只有成长中的企业”、“关注小企业就是关注青岛的未来”已形成共识;政府部门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企业“雪中送炭”。
在青岛,“重心下移,普惠服务”、“集成集聚,三级联动”等公共服务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小企业的工作实践,市、区(市)、镇(街)、社区(园区)各级服务平台不断建立完善,将充分释放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活力,努力推动中小企业“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
在青岛,向着“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层次,将随着蓝色经济引领得到极大提升。
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将随着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等理念的实施,特别是县域镇域新一轮规划布局,得到极大拓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氛围,将随着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得到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青岛中小企业将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机遇,围绕青岛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中小企业“十二五”成长规划确定的目标,不断提高创业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10%,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精特新产品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累计达到300家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建立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50个以上,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在实现“科学发展、蓝色跨越”征途上绘就新画卷,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