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新企业版产品介绍及应用说明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支付宝新企业版签约产品介绍及应用说明目录一、支付宝签约产品简介1、支付宝收款产品1)、担保交易收款2)、即时到账收款3)、网银支付4)、COD货到付款平台5)、移动支付6)、手机网站支付7)、扫码即时到账收款8)、扫码担保交易收款2、商家付款产品1、批量付款到支付宝账户(银行卡账户)支付宝已升级新企业版,转账额度已提高。
3、平台商产品1)、平台商担保交易收款4、增值服务1)、数据罗盘2)、集分宝批量自助发3)、快捷登录二、普通网站接口收费标准1、收款产品1)、担保交易、即时到帐注:阶梯式收费:交易成功一笔,扣一笔手续费,买家在付款时直接就扣手续费,剩下的钱就到卖家的支付宝帐号上;不交易不收费。
注:600元包量套餐,指一年有效期之内在合作网站上可以免费成交6万的交易额,这个比例折算下来相当于我们扣除了每笔交易1.0%的服务费。
2)、网银支付注:阶梯式收费:交易成功一笔,扣一笔手续费,买家在付款时直接就扣手续费,剩下的钱就到卖家的支付宝帐号上;不交易不收费。
网站交易额累积到6万之前的所有单笔扣费就是1.2%,比如100元,就收取1.2元,6万之后的单笔交易就是1%,比如100元,就收取1元,以此类推。
3)、COD货到付款注:T为签收时间4)、快捷支付、手机网站支付收费方式如下:注:同一个签约主体只享受一次10万的免费流量优惠机会。
5)、扫码即时到账收款、扫码担保交易收款6)、平台商担保交易收款2、付款产品(可批量)1)、转账到支付宝账户注:"关联认证账户"指支付宝实名认证相同的支付宝账户。
2)、转账到银行账户新企业版转账到银行账户费率和限额注:“本公司的银行账户”指账户户名与本企业的支付宝实名信息相同的账户。
3、增值产品三、支付宝后台交易对账系统解释与银行、商户、买家、卖家之间的交易关联。
为了可以更好地解释支付结算系统对账过程,我们先把业务从头到尾串起来描述一下场景,深刻理解里面每个角色做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某日阳光灿烂,支付宝用户小明在淘宝上看中了暖脚器一只,价格100元。
小明使用支付宝网银完成了支付,支付宝显示支付成功,淘宝卖家通知他已发货,最近几日注意查收。
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中有几个相关方,分别做了什么:小明:持卡人,消费者,淘宝和支付宝的注册会员,完成了支付动作,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减少,交易成功。
银行:收单银行,接受来自支付宝的名为“支付宝BBB”的100元订单,并引导持卡人小明支付成功,扣除小明银行卡账户余额后返回给支付宝成功通知,并告诉支付宝这笔交易在银行流水号为“银行CCC”支付宝:支付公司,接收到淘宝发来的订单号为“淘宝AAA”的商户订单号,并形成支付系统唯一流水号:“支付宝BBB”发往银行系统。
然后获得银行回复的支付成功信息,顺带银行流水号“银行CCC”淘宝:支付公司称淘宝这类电商为商户,是支付系统的客户。
淘宝向支付系统发送了一笔交易收单请求,金额为100,订单号为:“淘宝AAA”,支付系统最后反馈给淘宝这笔支付流水号为“支付B BB”以上流程对支付公司(支付宝)而言,虽然银行通知了它支付成功,但资金实际还要T+1后结算到它银行账户,所以目前只是一个信息流,资金流还没过来。
Tips:插一句话,对支付系统内部账务来说,由于资金没有能够实时到账,所以此时小明的这笔100元交易资金并没有直接记入到系统资产类科目下的“银行存款”科目中,而是挂在“应收账款”或者“待清算科目”中。
大白话就是,这100元虽然答应给我了,我也记下来了,但还没收到,我挂在那里。
对商户(淘宝)而言,虽然支付公司通知了它支付成功,他也发货了,但资金按照合同也是T+1到账。
如果不对账确认一下,恐怕也会不安。
基于支付公司和商户的困惑,我们的支付结算系统需要进行两件事情:一是资金渠道对账,通称对银行帐;二是商户对账,俗称对客户帐。
对客户帐又分为对公客户和对私客户,通常对公客户会对对账文件格式、对账周期、系统对接方案有特殊需求,而对私客户也就是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只需要可以后台查询交易记录和支付历史流水就可以了。
我们先聊银行资金渠道对账,由于支付公司的资金真正落地在商业银行,所以资金渠道的对账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个银行会计日结束后,银行系统会先进行自己内部扎帐,完成无误后进行数据的清分和资金的结算,将支付公司当日应入账的资金结算到支付公司账户中。
于此同时,目前多数银行已经支持直接系统对接的方式发送对账文件。
于是,在某日临晨4点,支付宝系统收到来自银行发来的前一会计日对账文件。
根据数据格式解析正确后和前日支付宝的所有交易数据进行匹配,理想情况是一一匹配成功无误,然后将这些交易的对账状态勾对为“已对账”。
Tips:此时,对账完成的交易,会将该笔资金从“应收账款”或者“待清算账款”科目中移动到“银行存款”科目中,以示该交易真正资金到账。
以上太理想了,都那么理想就不要对账了。
所以通常都会出一些差错,那么我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差错情况:1.支付时提交到银行后没有反馈,但对账时该交易状态为支付成功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我们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掉包和信息不通畅。
消费者在银行端完成了支付行为,银行的通知信息却被堵塞了,如此支付公司也不知道结果,商户也不知道结果。
如果信息一直没法通知到支付公司这边,那么这条支付结果就只能在日终对账文件中体现了。
这时支付公司系统需要对这笔交易进行补单操作,将交易置为成功并完成记账规则,有必要还要通知到商户。
此时的小明:估计急的跳起来了……付了钱怎么不给说支付成功呢!坑爹!TIPS:通常银行系统会开放一个支付结果查询接口。
支付公司会对提交到银行但没有回复结果的交易进行间隔查询,以确保支付结果信息的实时传达。
所以以上情况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少了。
2.我方支付系统记录银行反馈支付成功,金额为100,银行对账金额不为100这种情况已经不太常见了,差错不管是长款和短款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通常双方系统通讯都是可作为纠纷凭证的,如果银行在支付结果返回时确认是100元,对账时金额不一致,可以要求银行进行协调处理。
而这笔账在支付系统中通常也会做对应的挂账处理,直到纠纷解决。
3.我方支付系统记录银行反馈支付成功,但对账文件中压根不存在这种情况也经常见到,因为跨交易会计日的系统时间不同,所以会出现我们认为交易是23点59分完成的,银行认为是第二天凌晨0点1分完成。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继续挂账,直到再下一日的对账文件送达后进行对账匹配。
如果这笔交易一直没有找到,那么就和第二种情况一样,是一种短款,需要和银行追究。
以上情况针对的是一家银行资金渠道所作的流程,实际情况中,支付公司会在不同银行开立不同银行账户,用以收单结算(成本会降低),所以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临晨1点,工行对账文件丢过来(支行A)临晨1点01分,工行又丢一个文件过来(支行B)临晨1点15分,农行对账文件丢过来。
临晨5点,兴业银行文件丢过来。
不管什么时候,中国银行都必须通过我方业务员下载对账文件再上传的方式进行对账,所以系统接收到中行文件一般都是早上9点05分……对系统来说,每天都要处理大量并发的对账数据,如果在交易高峰时段进行,会引起客户交互的延迟和交易的失败,这是万万行不得的所以通常支付公司不会用那么傻的方式处理数据,而是在一个会计日结束后,通常也是临晨时段,将前一日交易增量备份到专用对账服务器中,在物理隔绝环境下进行统一的对账行为,杜绝硬件资源的抢占。
以上是银行资金渠道入款的对账,出款基本原理一致。
谈完了资金渠道的对账,我们再来看看对客户帐。
前面提到了,由于资金落在银行,所以对支付公司来说,对银行帐非常重要。
那么同理,由于资金落在支付公司,所以对商户来说,对支付公司账也一样重要。
能否提供高品质甚至定制化的服务,是目前支付公司走差异化路线的一个主要竞争点。
曾经在某游戏公司(后文统称A公司)做过支付渠道的拓展和维护、对账工作,现就我知道和了解的说几点哈。
1.对账周期:A公司对玩家开放了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在内的十余种电子支付渠道,大部分都是按月对账的,即当月1-10号(视渠道有差异)进行对账,然后11号开始打款/转账。
部分渠道可能是本月对上上个月的账,即3月对1月的账,如短信渠道(还分本地和外地)。
还有的可能是周结算,如中腾神州行。
2.各渠道成交额:快钱、易宝等开通了网关支付+账户余额支付的渠道成交量最大,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千万级别,最低也是小百万的级别,其次是支付宝和财付通等,最小的是中腾神州行等,每周仅有几千元而已。
3.为何要对账:由于双方都有计费系统,谁都不愿少收钱/多付钱,所以就需要对账后完成打款/转账等流程。
而由于网络/渠道的差异性等总会存在双方订单不一致的现象,2者一致的很少很少。
不一致的情况有这几种可能:支付渠道扣款成功了但商户这显示订单未完成(玩家会随时反馈给A公司,然后A公司及时的核对该笔订单并给玩家补偿对应金额的游戏货币),支付渠道未扣款成功但商户显示支付成功了,在我经历3个月对账工作中,主要还是前者居多。
不一致的订单总金额如果占当月的交易额度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双方都懒得查了(数万甚至数十万笔订单查起来很恼火),然后就是走财务流程打转/转账了。
4.怎么来对账:支付宝、财付通、易宝和快钱等支付渠道给接入商户开放了对账后台的权限,商户可以随时查看月流水,而系统会在月初生成上个月的所有订单列表,这个订单列表可能有成千上万行(支付渠道订单号、商户订单号、订单金额、下单时间、完成时间等),而A公司本身的充值系统也可以导出订单列表,好了,根据订单号来匹配,筛选出不一致的订单,然后逐个的去查吧。
5.对账要多久:对账这个事情真的好恼火啊,2个Excel表格一共成千上万的订单,开始是通过Excel透视表/筛选等各种方式弄,后来找程序员同事写个了工具,但比对完了还是有数十甚至上百个不一致的订单,然后这些只能从2个后台挨个逐笔的对,一共10多个渠道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堪回首。
不过也有例外,A公司通过程序实现了QQ币每日对账,如果前一天双方订单不一致,系统则会将不一致的订单号邮件发给相关人员,然后针对这几笔订单操作即可。
一致的话就不会发,总得算来,QQ币每月不一致的维持在30笔以内。
6.谁来对账: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渠道跟商户联系的人分3类:销售、技术和商务(姑且这么叫吧)。
一般销售会负责前期支付渠道的谈判和接入,技术则负责具体的接口调试和实施以及日常运维,商务则负责商户的日常维护和渠道的监控以及对账事宜,如支付渠道需要维护或调整,商务会提前知会给各大商户,然后商户这边出公告、临时关闭该渠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