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体结构和部件

船体结构和部件

船体结构和部件船体结构和部件红布[智者]所有的部件都列出来要一大本书了,拣一部分吧。

如果想了解的更细,去找找造船和航海方面的书籍~四冲程内燃机four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1255活塞经过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工作过程所组成,而每一个工作过程分别由一个相应的活塞行程来完成。

甲板deck 1284位于内底板以上,用以封盖船内空间或将其分隔成层的大型板架。

为保证船舶安全,船上的甲板,特别是船体纵向弯曲时受力最大的强力甲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其尺寸须满足船舶建造规范要求。

直接受到风、雨、浪侵袭的甲板露天部分,必须保证水密。

通常主船体最上层的连续甲板称上甲板,以下各层甲板统称下层甲板,只有一层下层甲板时,即称下甲板。

下层甲板中自上而下依次称第二甲板、第三甲板等。

连续甲板以下局部设置的甲板称平台甲板或平台。

在上层建筑和甲板室中的甲板按其所在位置分别称桥艛甲板、艏艛甲板、艉艛甲板或甲板室甲板等,以及游步甲板、艇甲板、驾驶甲板和罗经甲板等。

以往有些远洋货船的最上连续甲板常设有吨位开口,称遮蔽甲板。

据有关规范的规定,甲板又有舱壁甲板、量吨甲板和干舷甲板之分。

甲板常设有梁拱,以便排除甲板积水;上甲板还常设有舷弧,以减少甲板上浪和增加储备浮力。

但也有为便于施工和装卸货,不设梁拱和舷弧,而按载重线规范,略增干舷高度。

削的船,特别是双桨船,为避免船舱过长,常将机舱设于舯后偏艉部。

机舱至少应有两个出口,以便紧急情况下舱内人员能紧急撤离。

压载水舱ballast tank 1982用于注入舷外水以调整船的重心位置和浮力、纵倾用的舱。

各类机动船常设有压载水舱。

因航行过程中随着油、水等的消耗,船的重心升高导致稳定性不足;空载航行时因为艉部吃水浅,螺旋桨桨叶漏出水面使螺旋桨效率降低,并可能引起严重的振动,风浪中甚至还会出现飞车;或由于艏吃水太浅,艏底部产生拍击及难于驾驶等,故需在压载水舱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压载水。

有些船(如客船、货柜船等)为达到足够的吃水和适宜的稳性,即使在满载出港时也需加压载,以调整船的稳定性和浮力。

此外,列车渡船上的压载水舱在车辆上下时可起调节平衡的作用,破冰船使用压载水舱可进行破冰。

压载水舱一般设于双层底、艏尖舱、艉尖舱内,容量不足时需设深舱(包括边舱)作为压载水舱。

底肋板floor 2204沿船底板内表面、在两舷必部之间延伸的纵向构件。

在小船上从一舷连续延伸至另一舷;在大船上则于中桁材处间断。

底肋板设在肋位上,在舷侧与肋骨的下端连接,用以支承和加强内底板和外板,把它们承受的水压力和舱内载荷传递给舷侧结构,并与同一肋位上的肋骨、甲板横梁组成横向框架,保证船的横强度。

在单底船上,底肋板由高腹板T型材或框架构成。

在双底船上,可立板材或框架构成,按其构造方式和作用,可分为实(或主)肋板、组合肋板、轻型肋板、水密或油密肋板等。

实肋板是开有有减轻孔的肋板,孔的高度不能超过双层底高的一半,孔位之间应加装加强筋,以增强其稳定性。

肋骨frame 2205按肋位沿舷侧设置的骨材。

起支持外板保持船体外形、保证舷侧结构强度的作用,还作为各层甲板横梁的舷边支点。

肋骨与同一肋位平面内的横梁和肋板共同组成横向框架,保证船体的横强度。

按肋骨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主肋骨、甲板间肋骨、强肋骨、尖舱肋骨、中间肋骨、上层建筑肋骨等。

最下层甲板以下的肋骨称主肋骨,是横骨架式舷侧结构的主要构件。

两层甲板之间的肋骨称甲板间肋骨,其跨距和承受的载荷较主肋骨小,剖面尺寸也较小。

上述两种肋骨一般都采用轧制型材。

用T型组合型材制成的肋骨,以及局部加强或者支承舷侧纵骨或纵桁的大尺寸肋骨,称强肋骨。

它常与强横梁和实肋板一起组成横向强框架,多设于需要特殊加强的部位,如机舱、装载重货或具有长大舱口的货舱内。

在艏、艉尖舱内的肋骨称尖舱肋骨。

在上层建筑内的肋骨称上层建筑肋骨。

而中间肋骨则是指有局部加强(如冰区加强)要求的船上增设在肋骨间距中点位置的肋骨。

全货柜船full container ship 2252又称“货柜专用船”。

货舱全部用于装载货柜的货柜船。

船宽和型深均较大,无中间甲板,装载货柜的专用舱舱口特别大,宽度可达85%的船宽,舱口总长度占船长的60 ~80%,且成双排或三排。

货舱区都没有舷边水舱,为便于货柜装舱以及在航运中船舶摇荡时防止货柜移动,在货舱内设置了由垂向导箱轨和水平梁组成的箱格结构。

由角钢所构成的导箱轨上口成喇叭状,货柜就堆放在箱格内。

因部份货柜需堆放在上甲板的舱盖上,故在甲板上也没有用于固定货柜的专用设备。

全货柜船船均采用吊装方式进行装卸,一般不设任何起货设备而借助于货柜船专用码头上的货柜装卸桥。

组合燃气涡轮机combined gas turbine and gas turbine power plant(COGAC,COGOG) 2259主机由多台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动力装置。

六十年代后期,航空改装型燃气轮机不断改进,使其耗油率下降达170克/马力?小时,变工况性能改善,寿命延长(2万小时),故各国逐渐采用燃气轮机做为巡航机和加速机。

如巡航航速较低而全航速又较高时,则在同一轴系上配置1~2台功率较小的巡航燃气轮机做巡航机用,另配功率较大的燃气轮机做加速机用,巡航机在高于巡航航速时不工作,称为燃-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简称COGOG。

如巡航航速和全航速都较高时,则在同一轴系上配置2~4台功率较大、机型相同的燃气轮机。

根据航速要求,可将部份燃气轮机撤离或并入工作,使每台燃气轮机都能满足在高负荷下工作,称为燃-燃并列联合动力装置,简称COGAG。

如6000余吨的驱逐舰装四台功率为2.5万马力的燃气轮机,总功率为10万马力,其重量仅为同功率汽轮机的1/3左右。

燃气轮机的单机功率在不断提高,性能日趋完善,在中、小型水面舰艇中将逐渐取代其它联合动力装置。

蒸汽涡轮机steam turbine 3118又称“蒸汽透平”、“蒸汽涡轮机”。

利用蒸汽的高速流动冲击叶片,使轴旋转的叶片式原动机。

高温高压蒸汽流经于汽缸上的、截面渐缩的喷嘴,压力降低,热能转变为动能,形成高速汽流,冲击在形状弯曲的动叶片上,速度降低,动能转变为机械功,推动转子(动叶片、转盘和轴等组合的总称)旋转。

蒸汽涡轮机的特点是:工作过程连续,只要增大蒸汽流量,可使单机功率很大,如陆用电站蒸汽涡轮机已达130万仟瓦,船用蒸汽涡轮机也达7万马力已上;转子高速旋转,无往复运动部件,故运转平稳,振动较小,机械摩擦和易损零件少,维护简单;体积和重量较小。

但需要锅炉和蒸汽发生器供应蒸汽,并备有配套辅助机械,故整套装置较为复杂,效率较低;叶片形状复杂,材料及工艺要求高。

按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和反动式;按排汽方式可分为背压式和冷凝式。

用作船舶推进动力的称主蒸汽涡轮机;用作驱动发电机、水泵、风机的称辅蒸汽涡轮机。

目前在核动力船上它是唯一实用的发动机。

附属物appendages 3216装于水线下主船体上的附加结构物。

常导致主船体的光顺表面不连续。

估算附属物的水阻力时,主要指艉轴架、轴衬套、必龙骨、方龙骨、导流罩、尾鳍等固定的结构物。

有的把舵也包括在内。

而在估算附体排水量与总排水体积中的附属物排水体积时,除上述固定结构物外,还包括舵、螺旋桨、艉轴、减摇鳍等活动的结构物。

纵桁longitudinal girder 3274沿船长方向设置在甲板与舷侧骨架中的断面尺寸较大的构件。

按其在船上的部位可分为甲板纵桁、舷侧纵桁等。

一般采用组合T型材料,在小船上也可用折边板或角钢。

纵桁主要起支持横向骨架的作用,个别部位如舱口纵桁还可起加强舱口纵向边缘的作用。

其本身受到横舱壁的支持,若舱长太大,应在舱内适当增设支柱、强横梁或强肋骨作中间支座,缩短纵桁跨距,以避免纵桁的断面尺寸过大。

此外,纵桁应在船长方向保持连续。

艉柱stern post 3336船体最后端连接两舷外板和平板龙骨的构件。

在单桨船上除支持舵外,还支持螺旋桨和艉轴。

由螺旋桨柱、舵柱和艉柱底骨等组成框架,称艉框架。

用以支持不平衡舵的垂直柱称舵柱,也称后艉柱、艉框架外柱。

用以支持螺旋桨轴的构件称螺旋桨柱,也称推进器柱或艉框架内柱。

在艉柱底部连接螺旋桨柱和舵柱或支承下舵销的底边框称艉柱底骨。

艉柱的形状和结构与舵的类型、螺旋桨数量和船艉形状有关,除采用不平衡舵的旧式船外,现代船均不设舵柱;在采用悬挂舵或半悬挂舵时,无需设置艉柱底骨。

一般艉柱由铸造或钢板焊接而成。

在小型船上,由于艉柱形状简单,常采用锻造艉柱。

艉柱需承受螺旋桨和舵产生的动力作用以及转舵时的力矩作用,故除其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外,还应和艉部结构牢固连接。

在木船中艉柱又称船艉材,常用优质而笔直的整根木材制成,上端安装在上甲板梁上,下端与龙骨艉部用榫连接,成垂直或稍倾斜相交,两侧面根据艉部线形削成可嵌入外壳板的槽。

在船艉材与舵柱之间的上部空间,必须紧密地装入坚硬的填材。

艉轴stern shaft 3337轴系中从船舶艉部由舱内伸出船外的轴。

其一端接中间轴,艉部装螺旋桨。

多桨船的艉轴伸出船外较长,常将螺旋桨的螺旋桨轴与艉轴分开,用连轴器连接,艉轴有两较长的轴颈,支承在艉轴管轴承内;为防腐和便于更新,轴颈处套有铜套。

整段连轴器尾轴须由船内向外安装,当由船外向内安装时,艉轴采用可拆连轴器。

艉尖舱aft peak,aftpeak 3350位于船艉后端的舱。

由艉尖舱舱壁及其后的舱壁甲板或水密平台甲板、舷侧和船底结构及艉柱构成。

因船艉装有推进器和舵,故该处受力复杂,振动较大,其结构需要加强,大多采用横骨架式。

其肋骨间距较小;船底每档肋位设肋板,并升高到尾艉轴管以上足够高度;肋板上设中内龙骨或中桁材;舷侧设加强的尖舱肋骨;在肋板上缘至上甲板间设有间隔一定距离的强胸横梁和舷侧纵桁;在艉柱或轴衬套、挂舵臂及导管等区域的结构须作相应加强。

巡洋舰型艉和椭圆艉的悬伸部常采用扇形斜肋骨和斜横梁,以便有效地连接弧形的外板。

艉尖舱用作压载水舱或淡水舱等时,在中纵剖面加设制荡舱壁,以减小船舶摇荡时液体对船体的冲击和自由液面对船稳性的影响。

航行于冰区的船应作冰区加强。

单桨船的艉尖舱长度应使艉轴管位于舱内;双桨船如按此要求,艉尖舱舱壁将前移过多,故需视艉部线形、施工条件和所需的舱容而定。

艉垂线after perpendicular 3352通过夏季载重线或设计水线与舵柱后缘(对无舵柱的船舶为舵杆中心线)的交点,所作的平行于舯站面的平面与中线面的交线。

当艉型较特殊,此交线无法做出时,则为通过夏季载重线或设计水线后端点所作的平行于舯站面的平面与中线面的交线。

可做为各有关量度的基准线,如结合艉垂线可用以确定船的垂线间长,在艉垂在线量得的吃水称艉吃水,在型线图上常取为起点(或终点)站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