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旗烟飘的反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从0级到1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与阴天或雨天有关,位置(低)。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或城堡状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位置(较低)。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与晴天有关,位置(高)。
有关云或天气的谚语:①云下山,地不干。
②云绞云,雨淋淋。
③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这些全是层云。
④ 天有城堡云 地上雷雨临 积云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晴 <41 41<多云<43 阴>43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4)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5)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
(6)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5、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 ,上网查,天气短信,听广播,观天象,观察动植物等。
各种测量工具:风速仪:测量风速,有3-4个风杯。
风向标:测量风向,像个飞镖。
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时注意等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注意单位是毫米(mm ),雨量器要放在空旷无遮挡的地方。
要直筒透明的杯子。
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
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筒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防水)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因为它有颜色,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明显。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
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切碎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但不能加大溶解的数量。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人们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从海水中析出盐的结晶。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7、酒精灯中的酒精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水,烧杯。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食盐放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放入第二份,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音叉的高低不变,强弱改变。
重击时声音强,轻敲时声音弱。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振动)。
5、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如流水声就是水振动,风声就是空气振动;人说话是声带振动,蜜蜂的“嗡嗡”声是翅膀振动。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所以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 ,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90分贝是听力的最高限度。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
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管,(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嘴吹水量不同的玻璃管,(空气越少声音越高),(空气越多声音越低)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振动的物体究竟是哪一个。
10、一般短的、小的、紧的、少的、细的等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1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振动的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振动的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种材料传声效果从低到高依次是(尼龙绳、棉线、铝箔、木尺)。
14、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
“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
“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5、地震时,当人被埋在下面,可以怎么办?为什么?答:如果附近有金属类物体,我们可以敲击金属物,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好。
16、为什么人们在月球上通话要使用无线电设备?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7、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8.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
所以不能很近的大声的对着我们耳朵喊叫。
当遇到过高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住耳朵,张大嘴巴。
19.耳朵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儿童和成年人的耳朵都可以会出现问题。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