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平市概况

桂平市概况

桂平市概况[ 录入者:天涯海角| 时间:2010-04-04 01:21:50 | 作者: | 来源: ]桂平历史悠久,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历为郡治、州治、路治、府治、县治所在地,自古以来是舟楫商贾聚集之所,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和19世纪中叶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发生在桂平。

1994年5月18日,桂平撤县设市,开始了历史新纪元。

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70多万人,其中市城区人口20万人,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辖21个镇5个乡。

是广西最大的县级市。

桂平位于桂东南,与平南、容县、北流、玉林、贵港、武宣、金秀等县(市)毗邻。

珠江的最大干流西江水系的黔江、郁江、浔江交汇于桂平城效。

溯江而上可航达广西首府南宁和中国西南最大铁路交通枢纽柳州市;顺江而下可航达广西最大内河港梧州市和岭南最大商埠广州市以及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各埠而通海外。

南梧二级公路过境,龙邦经桂平至梧州高速公路、南宁经桂平至广州快速铁路前期建设正在进行,军民两用机场距市区仅12公里。

桂平地理位置优越,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市境中部是黔、郁、浔三江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地,西北部和东南部横亘着大瑶山山脉的紫荆山和云开大山山脉的大容山,平地与山地之间是丘陵,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全市耕地面积6.79万公顷,其中73%是水田。

植物种类有166科53属1039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树蕨、紫荆木、春花木、格木、园籽荷、五叶松、壬豆、竹柏等;动物种类有25目56科200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林麝、黑颈长尾雉、猫头鹰、锦鸡、苏门羚、小灵猫、虎纹蛙等。

“太平山动物植物保护区”和“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孑遣植物宝库”和“小西双版纳”之美誉;仅次于葛洲坝的全国第二大内河航运枢纽工程——西江航运犸骝滩枢纽发挥了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世界最大的单级船闸正在桂平动工建设;位于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红水河最末的个梯级电站——大藤峡水电站投资150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已经勘探和向上申报立项;勘查发现的矿产有38种,其中锰的储量和品位居全国前列。

桂平是一九七八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区之一, 2004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市内风景名胜颇多,西山是全国著名佛教胜地,1988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白石山道家称为“白石洞天”,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排名第二十一洞天。

罗从岩道家誉为“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

大藤峡又称“敕赐永通峡”,是明朝瑶民起义的腹地,峡两岸奇峰耸峙,河床滩险水弩,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后作《大藤峡游记》传世。

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早已蜚声中外。

“上塔村”是广西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历史悠久。

此外还有“小西双版纳”之称的大平山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景观的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金田营盘,广西现存最高古塔——东塔和北回归线标志公园,西江航运桂平枢纽等自然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

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7万人次,旅游业成为桂平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桂平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著名地方产品有西山茶、荔枝、龙眼、罗秀米粉、腐竹、八角、肉桂、沙姜、淮山、木薯等。

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和广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桂平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的发展理念,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发展,投资和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明显进步,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5.16亿元,增长15.32%,财政收入3.62亿元,增长19.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亿元,增长16.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5.45元,增长2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27.7元,增长20.82%。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桂平依据区域优势和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制药、铸造、酒和酒精、矿产、制糖造纸、食品加工、服装针织等七大支柱产业。

1-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53.52亿元,增长31.68%;工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增长26.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7亿元,增长72.05%。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长安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已投入60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不断完善,入园企业已达19家、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24.26亿元,1-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1-9月份,全市招商引资项目52个(包括扩建、续建项目),新增合同投资总额46.14亿元,同比增长46.48%,实际到位资金9.06亿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1-9月份,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34亿元,增长7.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工业资源型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木薯种植面积达17.02万亩。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初具规模,引进和重点扶持发展金源酒精、金田糖业、坤锦禾食品等10多家涉农龙头企业,巩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5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9%。

国家4A级景区西山风景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白石洞天等景区开发成效显著。

特别是成功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桂平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将把桂平旅游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推进,市区人民西路改造、秋柳亭公园改造工程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中山公园与人民广场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城市建设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特别是引进了广东碧桂园控股公司开发建设江北新区。

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不断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全面巩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费、再就业经费,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桂平市收获硕果累累,先后签约项目19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40.4亿元。

在大会集中签约的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48亿元;在贵港专场签约的项目15个,合同投资额92.4亿元。

其中,外资项目6个,合同投资额17.3亿美元;内资项目13个,合同投资额9.7亿元。

桂平在抓好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投资软环境也不断改善。

紧紧围绕“政策比别人好,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优”等建设目标,全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设立了招商促进局,专门为广大投资者、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成立了桂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优质服务;政策环境更是日趋配套完善,实行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执法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登记备案制度、纪检监察走访企业制度、企业代表、人大代表评议行政机关制度、市政府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损害投资软环境追究制度等,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热诚欢迎天下客到桂平投资置业。

(1)桂平市白沙镇概况白沙镇位于桂平市西南部。

辖14个行政村,121个自然屯,20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64.12平方公里。

2006年末人口6.8万,以汉族人口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2000多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4.5‰。

耕地面积0.3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12万公顷。

农机动力2.6万千瓦。

有林面积0.1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

郁江过境。

四等级公路里程8公里。

全国闻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罗丛岩就位于白沙圩东北面,距白沙圩3公里。

该镇是一个商、住、旅游同时发展的乡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3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66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32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5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870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6万元。

商品出口总额2600万元。

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1元,人均消费支出3579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194元。

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9850万元。

(2)桂平市大洋镇概况大洋镇位于贵港东南部。

大洋河过境。

辖15村,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

2006年末人口7.32万,全部为汉族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14.2‰。

耕地面积2914.3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498万公顷。

农机动力1.8246万千瓦。

有林面积0.2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2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2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5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46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5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5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466万元。

实际利用外资112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10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490元。

(3) 桂平市垌心乡概况垌心乡位于桂平市北部,辖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2006年末人口2.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83‰。

耕地面积776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33公顷。

农机动力0.4万千瓦。

有林面积8000公顷,森林覆盖率70%。

省道金鹏公路、大鹏河过境。

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铅锌矿。

工业总产值8948万元,农业总产值6423万元。

财政一般性收入179万元,财政一般性支出179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27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