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 《地质、地貌和陆地环境》测试题

专题五 《地质、地貌和陆地环境》测试题

专题五《地质、地貌和陆地环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属何种岩石( )A.岩浆岩和变质岩B.变质岩和沉积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D.沉积岩和变质岩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B.印尼的巴厘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地带C.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而成D.大西洋海岭为板块的消亡边界3.如右图是某古河床剖面示意图,请问该河流量、流速最大的时期是( )A.I时期B.Ⅱ时期C.Ⅲ时期D.Ⅳ时期4.如左下图,读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判断雨季水位上升最快的水体是A.河B.湖C.①D.②5.右上图是我国某河流径流量自源头至人海口的流量变化曲线,该河流是( )A.长江B.松花江C.珠江D.黄河请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回答15-16题。

6.日光、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下列哪一项地带性分布规律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7.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能够离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B.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但其中某些资源利用的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C.可更新资源的分布有规律,非可更新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D.自然资源不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8.有关植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无柑橘,南方无甜菜,是由水分和土壤因素决定的B.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尽量向上生长是为了取得较好的热量条件C.华北“枣发芽、种棉花”,反映了植物对气温的指示作用D.植物能指示环境,但不能指示污染环境9.下列关于气候、植被、水文、地形四大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体现了气候对地形的影响B.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体现了水文对气候的制约C.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未能向东非高原延伸,体现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D.长江水变得浑浊,体现了水文特征对植被的影响读右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0—11题。

10.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11.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读右图,回答12---13题:12.如果右图中a、b、c、d四条线分别表现四个不同地点的二十四小时气温变化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a曲线表示晴天的气温日变化B.b曲线表示阴天的气温日变化C.c曲线表示晴天的气温日变化D.d曲线表示午后有对流雨降雨过程发生13.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我国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最有可能的是()A.a曲线表示我国珠江流量过程B.b曲线表示的河流主要是湖泊水补给或地下水补给C.c曲线表示我国东北的河流流量过程D.d曲线表示的河流只能分布在北半球14.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的能量B.汽油和柴油C.带鱼和黄鱼D.水稻和棉花1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能源的是( )A.电闪雷鸣B.海水涨落C.火山爆发D.温泉沸泉16.右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石油,B的最大产区是拉丁美洲,C是一种无污染能源B.A是煤炭,B的最大产区是亚洲,C的分布普遍C.A是天然气,B的最大产区是非洲,C是可再生能源D.A是水电和核电,B的最大产区是欧洲,C目前利用难度不大17.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A.使不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面B.使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C.使能源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加D.使能源消费的结构趋向单一读阿尔卑斯山脉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8---21题:18.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其名称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9.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 )A.a-b B.b-c C.c-d D.d-e20.若由a到b,气温以每升高100米降1°C的比率下降,而b到c气温下降比率减小。

其原因可能是A.随海拔增高,植被越来越稀少B.a---b高度范围内的气温高于b---cC.过饱和水汽上升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 D.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21.由图可见,e地气温明显高于a地,说明e地可能受( )A.气旋影响B.锋面影响C.高气压影响D.焚风影响22.读右图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路线图,多半采取三角航程路线。

图中L为出程,M为中程,N为归程。

这一航线的选择是很科学的,因为它( )A.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顺风顺流B.归程利用了信风和洋流,顺风顺流C.出程只利用了洋流,顺流逆风D.因为从欧洲前往非洲的航程最近二、非选择题:1.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A处气压,C处气压,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直接蒸发量很小,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能80%都消耗在。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4)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虽然降水量减少,但流入江河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5)以图中环流方式进行热量传导和水汽输送的地区,在世界上还有和等地区。

2.阅读下图、表格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虚线表示自由水面,B表示非饱和带,A表示层。

图中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划分属于。

(2)若该图表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则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原因是。

(3)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侧,理由是。

(4)图中河流此时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

若此河位于非洲南端,则此时北半球最有可能是季。

(5)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

(6)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水荒的原因有。

3.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已知该山地的山麓地带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产生该植被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上图中的。

(2)某校学生对该山地进行地理考察,在a发现有珊瑚化石,在b、d处发现有鱼类化石,在c处发现有恐龙化石,可判断该山地的地质构造是,该山地形成原因。

(3)a,b,c,d四点处降水量最少的是。

(4)如把a,b,c,d四点按积温(农作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5)河流AB段的堆积物分布特点是。

4.下面是沿"37°N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年代从新到老的地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处。

(2)该地区水循环类型属。

(3)该地区典型土壤是,耕地主要分布在处。

(4)该地区的主要果树是,主要经济作物是。

(5)如果在地层3中找到珊瑚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是。

(7)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为什么? 。

5.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根据岩石的相互切割状况,判断图中A-—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老到新) 。

(2)该地区曾发生过哪些地质作用? 。

(3)可能存在生物化石的岩石有(填字母) 。

(4)如果B岩石为石灰岩,则E可能为,该地的古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

答案:选择题:1C 2C 3B 4A 5D 6A 7B 8C 9C 10D 11A 12C 13B 14C 15BD 16B 17C 18B 19B 20C 21D 22A 1.[解析] ①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地区,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多对流雨。

②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如果森林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生态平衡的失调,使环境恶化,招致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答:(1)低高对流雨(2)森林蒸发与蒸腾的水蒸气之中(3)经大西洋上空进入亚马孙平原的气流带来的湿润空气(4)大规模砍伐森林,涵养水分作用减弱,使蒸发的水汽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人渗减少暴露的土地失去森林覆盖,吸水性差,迅速流失(5)刚果盆地东南亚2.[解析] 此图为地下水埋藏示意图,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在坡度较缓、植被覆盖较好的情况下,越有利于大气降水人渗变成地下水;在河水水位高于两岸潜水位时,河水就会补给潜水,反之,就是潜水补给河水。

答:(1)含水潜水(2)雨水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3)西坡度小(较缓),植被覆盖好(4)地下水补给河流冬(5)过量开采地下水节约用水、雨季回灌(6)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差异大3.[解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分别含珊瑚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的地层,其形成时期应由早到晚;我国南方山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雨水少。

答:(1)C (2)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地(3)d (4)a>d>b>c (5)从A 到B由粗到细排列,具有分选性(6)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尽量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消耗[点评] 本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性非常强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解析] 解答本题重点搞清二点:一是位于37‘N,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在我国北方;二是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A为向斜,B为背斜构造。

答:(1)A (2)海陆间循环(3)棕壤褐土 B (4)苹果花生(5)不可能;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而三叶虫则是古生代的生物(6)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7)不可能;因为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时还没出现生物5.[解析] 根据岩石的相互切割状况,D侵入A中,A侵入B中,E是A在侵入B过程中,B岩石受热变质而成,因此,A、B、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A、E、D,而C岩层在最上面,且没有受下面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1)B——A—D-—C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

(3)B、C (4)大理岩;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点评]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壳变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