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尔瓦多.达利作品个性特征

萨尔瓦多.达利作品个性特征

浅析萨尔瓦多.达利作品的个性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描述及其作品《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兆》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赏析,来了解其创作的个性特征。

进而了解达利的艺术观念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更明确地认识西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潜意识学院派荒诞离奇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 1904年5月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想象力的画家,达利以探索潜意识的“画境”而著称的,其作品多以出人意料的“奇”和荒诞不经的“怪”,给人们带来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启迪。

在达利勤奋的一生中,他共创作了千余幅油画及雕塑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油画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兆》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其绘画观念的形成主要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和“达达主义”的启发和影响。

“潜意识”指的是潜藏在人的一般意识底下的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

意识通常被称为客观心理,是通过身体的感官来认知客观事物;潜意识常被称作主观心理,它通过直觉认知客观事物。

弗洛伊德曾把人的心灵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识,而藏于水面之下的就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与理性相对立而存在的人的本能,是人类固有的内在动力。

具体地说,利用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这种潜意识可以升华为人类文明的原始动力。

而潜意识的完美体现形式就是“梦”,它会把自己与任何事物联系起来,认为任何个体的变化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

潜意识是非人格化的,它能抛开主观立场,会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和对待所有事物,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

“达达主义”是18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无政府主义艺术流派,追求非理性、抵制传统的艺术标准,以破坏和挑战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为目的的艺术运动。

而受两者启发并吸收其积极因素的超现实主义则主张:人的潜意识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它能摆脱一切束缚,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突破合乎逻辑与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将客观现实与潜意识嫁接在一起,以达到一种绝对或超然的真实情境。

正是这种表现使超现实主义绘画既反常而又合道。

它的超脱于物象之外而得其精髓之处,恰与中国古人司空图《诗品·雄浑》中“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境界相吻合。

在达利的代表作品《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兆》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创作的个性特点和艺术追求。

一画面的荒诞离奇性特点超现实主义绘画是梦境与现实的统一体,具有荒诞离奇的特点。

在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中,不合情理的情节和出人意料形象极大地超越了我们的思维范畴。

(1)潜意识梦幻场景的荒诞。

荒诞,即不合情理,不足凭信。

按常理,树木应该是生长在土地上的,金属的钟表作为计时工具不可能是软软的,更不会像食物一样因腐败变质而聚集一群蚂蚁。

但达利却恰恰相反,他作品中的树木长到了箱柜上,几只钟表也像柔软的布一样,或悬搭在枯树枝上,或垂贴在柜台边沿。

尽管达利说自己在《记忆的永恒》中只是尽可能详细地记下了自己的潜意识和梦境,但为了掌握这种最真诚的超现实的幻觉,达利曾去精神病院探索精神病人的意识。

如此看来,《记忆的永恒》中这些看似不加选择的梦幻形象绝对是画家的有意为之,是达利对整个世界更深层认识的结果。

弗洛伊德曾这样对达利说:“你的艺术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

”达利的绘画其实是一种人为的梦境与幻觉,是凭借他那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所创造的超现实画面。

(2)画面形象的离奇。

离奇,即情节不平常,出人意料。

变形的钟表和画面中央那似乎是个扭曲的类似人头形状的生命符号,形象怪异,令人吃惊,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其目的是以这不合常理来强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神经,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想象力罢了。

达利以潜意识的梦幻场景和离奇的变形物象创造出了一种梦魇般虚幻静寂的超现实境界,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在《记忆的永恒》中,我们无法准确的猜测,达利通过这些扭曲的东西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个人思想,虽然有人认为这幅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无奈和恐慌;也有人觉得这幅作品是达利对当时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现状所表达出的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但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记忆的永恒》这幅画靠着荒诞离奇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的冲击和无尽的遐想。

二画面极具寓意性特点寓意即借以寄托或蕴含某种意义的意思。

达利的油画代表作品《内战的预兆》,是1936年达利预感到西班牙内战的来临而创作的。

画面将人体造型肢解,并将不相关联的部位重新组合,其奇特的大框架构图,形成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看似简单的创作却有着以下几个寓意。

第一,达利借令人望而生畏的主体形象寓意了战争对人类的肆虐和摧残:一个象征着战争的大手正残暴地抓扯着女人的一只乳房,使得女人的面部呈现出极端的痛苦,也使观众倍感狰狞与恐怖;第二,达利把这些被肢解的人的不同部位互相搭连在一起,来寓意着这场战争是人类本身的自相残害;第三,达利以画面背景上最终还是洞穿了看似坚硬的云层的阳光寓意着和平终归还是要到来;第四,地面上的一个红色箱子寓意着神秘与未知,它不但支撑着画面结构,而且也极大限度地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思考欲望;第五,画面中那养育着无数生命的,受到战争肆虐的荒芜大地寓意着战争给西班牙人民所带来的艰辛。

尽管画面上没有一丝是表现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但它却使人们心理上感受到了战争的血腥与恐怖,所有的一切不仅体现了《内战的预兆》这幅作品高超的艺术性,也充分表达了达利对战争的无声抗议,由此可以看出达利并不是一个不关心社会和人类和平的艺术家。

达利的想象力可谓无与伦比。

其作品中的每一种物象都会被他赋予特殊的寓义——忙碌的蚂蚁代表生命和希望,它们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暗示着人的恐惧、不安和焦虑;是达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物体,在达利的眼中拐杖就是权力、死亡或复活的象征;柔软的钟表是达利表现最多的题材,它表达了达利对时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紧迫感和失望感。

英国艺术史家道恩?艾兹曾说过:“软表是相对论时空的一个无意识的象征。

这个象征是对我们固定的宇宙秩序观的崩溃所作的超现实主义沉思。

”抽屉和橱柜,则是表达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欲望和排除未知事物可能造成伤害的恐惧的象征。

达利一生都热衷于用这些来自于生活积累的寓意性物象充实着他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内涵。

三画面表现手法的具象性特点达利的画面结构和写实能力是建立在学院派训练基础之上的。

达利自幼喜爱绘画,并对生活中新奇的事物非常敏感,天生具备艺术家素质的他17岁就考入了马德里圣费南度(sanfernando)皇家美术学院,并在此学习素描、油画和雕塑。

他深受毕加索、莫兰迪、籍里柯等人的艺术影响并掌握多种艺术风格,其绘画修养和绘画技术可谓丰厚。

他认为自己要解决的不是舍弃传统,而是如何从传统中脱胎换骨,于是他摆脱了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所有影响,推出了他精微的现实主义。

达利曾说:“绘画是一种用手与颜色去捕捉画像世界的摄影术”。

所以他采用相当传统的“具象”手法和焦点透视规律,以精细入微的写实手法描绘非正常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幻象,尽力使画面具有真切感。

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学院派现实主义造型手法和这些清晰存在却又非现实的形象才如此令人关注和不安。

达利的油画作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取材于15世纪末意大利人、梦想家、探险家和航海家哥伦布亲率三艘载着总共87人的木帆船,不顾惊涛骇浪,经过70天的艰难航行,最终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一段史实。

哥伦布西渡,其中有传教的目的,所以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的旗幡出航的,以此来证明他对“主”的忠诚。

哥伦布曾在1493年到1496年,1498年到1500年,1502年到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新大陆。

为西方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迎来新时代立下了汗马功劳。

达利被哥伦布的探险历史所感动,于是在这幅油画中描绘了壮阔的航海登陆新大陆的景象,竖直的构图表现出一种顶天立地之气势。

地面压得很低,在大面积天空白云衬托的下,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显得尤为伟大,无数大大小小的出行队伍的旗杆增强了画面向上的张力。

其中左侧最大的一个旗幡上面画了圣母像,使旗幡看上去十分俨然,她身穿宽大而洁白的长袍,一直缠绕到大海中帆上有大十字架图案的木帆船前,颜色慢慢地和海水融合成一体,似有旗幡能到之处航船便能到之感,看上去蔚为壮观。

画中的哥伦布右手撑着这个圣母像大旗幡,左手拉船,右腿正在抬起跨向岸边这块“新大陆”,陆地上留下了哥伦布的投影,这说明他是活生生的人。

画的左边有无数个小十字架,从陆地一直延伸到大海和天空中,这些暗示着哥伦布的队伍并不是一个或几个人。

哥伦布的右边的一些人正举着高高的十字架,直指画面顶部。

在画面顶部达利又画了一块和地面大小质感差不多的颜色,难道又是宇宙世界的“新大陆”?还是人们的理想?那么象征着“忠诚”的十字架杆,不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桥梁”吗?而旗幡上的圣母双手紧握,凝视着远方,同样在虔诚地期待着“新大陆”。

在画中达利把这段历史虽进行了改头换面的组合,但仍然采用了具象表现手法描绘了他的超现实主义意境。

达利的绘画不是现实美的再现,我们没有理由以真不真实来评判他的绘画。

是哲学思想奠定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论基础,从而创造一种富于暗示意义的“超现实境界”。

这种似真似幻的画面与怪诞的画面形象,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也符合宇宙世界一切事物无处不存在联系的观点。

同时也极大限度地诱发我们的观赏兴趣和深思动力。

达利的作品称得上是视觉张力和精神张力的完美结合。

笔者相信,对达利的作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但达利对艺术的贡献都会使人心服口服。

安德烈·布雷东曾说:“达利赋予了超现实主义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偏执批评方法,并很快地显示出它可以同样成功地运用于绘画、诗歌、电影、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物体的构成,时装、雕塑、甚至必要的话用于所有问题的解释。

”(《何为超现实主义》)“偏执批评”是达利提出的一种“谵妄的解释”的“非理性知识”。

他有力地拓展了现代艺术的空间,他提出的“偏执批评方法”一直影响着现代艺术,也为当今艺术家留下了更多启示:大量地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知识会使人不断进步和自信,敢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才能使艺术作品具备审美性、趣味性、独特性、思想性和启发性。

超现实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最主要的创作特征,即抛开“理性”,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并破打破一切既定格局。

这恰恰迎合了达利本人与生俱来的反叛性格,仿佛是上天对达利的恩赐,使达利凭其超人的智慧用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表现世界,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绘画意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