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题 2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题 2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题第4章融资租赁练习1:20×1年12月28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合同主要条款如下:(1)租赁标的物:程控生产线。

(2)租赁期开始日;租赁物运抵A公司生产车间之日(即20×2年1月1日)。

(3)租赁期:从租赁期开始日算起36个月(即20×2年1月1日~20×4年12月31日)。

(4)租金支付方式:自租赁期开始日起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 000 000元。

(5)该生产线在20×2年1月1日B公司的公允价值为2 600 000元。

(6)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8%(年利率)。

(7)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

(8)20×3年和20×4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微波炉的年销售收入的1%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A公司(1)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本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2)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20×3年、20×4年A公司分别实现微波炉销售收入10 000 000元和15 000 000元。

(4)20×4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退还B公司。

(5)A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10 000元。

练习2.沿用练习题1,B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1)该程控生产线账面价值为2 600 000元。

(2)发生初始直接费用100 000元。

(3)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本期应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4)20×3年、20×4年A公司分别实现微波炉销售收入10 000 000元和15 000 000元,根据合同规定,这两年应向该公司取得的经营分享收入分别为100 000元和150 000元。

(5)20×4年12月31日,从A公司收回该生产线。

参考答案1.20×2年1月1日,租入程控生产线:借:固定资产——融资租人固定资产 2 587 1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422 900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3 000 000银行存款 10 000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实际利率法)20×5年12月31日单位:元*做尾数调整:74 070.56=1 000 000-925 929.44925 929.44=925 929.44-020×2年12月31日,支付第一期租金: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0×2年1~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为:206 168÷12=17 180.67(元)。

借:财务费用 17 180.6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7 180.67 20×3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0×3年1~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为:142 661.44÷12=11 888.45(元)。

借:财务费用 11 888.4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 888.45 20×4年12月31日,支付第三期租金: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20×4年1~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每月财务费用为:74 070.56÷12=6 172.55(元)。

借:财务费用 6 172.55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 172.55计提租赁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第一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第二步,账务处理20×2年2月28日,计提本月折旧=812 866.82÷11=73 896.98(元)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73 896.98贷:累计折旧 73 896.9820×2年3月~20×4年12月的会计分录,同上。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年限平均法)20×2年1月1日金额单位:元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20×3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100 000元:借:销售费用 100 000贷:其他应付款—— B公司 100 00020×4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150 000元:借:销售费用 150 000贷:其他应付款——B公司 150 000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20×4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退还B公司:借:累计折旧 2 587 1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 587 1002.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1)租赁开始日的账务处理。

第一步,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由于本例中不存在与承租人和出租人均无关、但在财务上有能力担保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因此最低租赁收款额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即:租金×期数+承租人担保余值=1 000 000×3年+0=3 000 000(元)因此有1 000 000×(P/A ,R ,3)=2 600 000+100 000=2 700 000(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经查表,可知年金系数 利率 2.723 5% 2.7 R 2.6730 6%6730.27232.27.27232.2--=%6%5%5--RR=5.46%即,租赁内含利率为5.46%。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及其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的余值)+未担保余值=[(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余值)+第三方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1 000 000×3+0)+0]+0=3 000 000(元) 最低租赁收款额=1 000 000×3=3 000 000(元)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1 000 000×(P/A ,5.46%,3)=2 700 000(元)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3 000 000-2 700 000 =300 000(元) 第三步,判断租赁类型。

租赁期(3年)占租赁资产尚未可使用年限(5年)的60%,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第3条标准;另外,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为2 600 000元,大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90%,即2 340 000元(2 600 000×90%),满足融资租赁的第4条标准,因此,B 公司应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四步,账务处理。

20×2年1月1日,租出程控生产线,发生初始直接费用:借:长期应收款贷:融资租赁资产银行存款未实现融资收益(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账务处理。

第一步,计算租赁期内各租金收取期应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表20×2年1月1日单位:元*做尾数调整。

51 710.87=1 000 000-948 289.13948 289.13=948 289.13-0第二步,账务处理。

20×2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期租金: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20×2年1~12月,每月确认融资收入时: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47 420÷12) 12 285 贷:租赁收入 12 28520×3年12月31日,收到第二期租金: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20×3年1~12月,每月确认融资收入时: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00 869.13÷12) 8 405.76 贷:租赁收入 8 405.7620×4年12月31日,收到第三期租金: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 000 00020×4年1~12月,每月确认融资收入时:借:未实现融资收益(51 710.87÷12) 4 309.24贷:租赁收入 4 309.24(3)或有租金的账务处理。

20×3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A公司收取经营分享收入100 000元:借:应收账款——A公司 100 000贷:租赁收入 100 00020×4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A公司收取经营分享收入150 000元:借:应收账款——A公司 150 000贷:租赁收入 150 000(4)租赁期届满时的账务处理。

20×4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从A公司收回,作备查登记。

(5)财务报告中的列示与披露(略)。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题第5章所得税例3.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

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

20×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例5.A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 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 200万元。

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例6.20×7年10月20日,甲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2 0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7年12月31日,该投资的市价为2 200万元。

例9.甲企业20×7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为4 000万元,至20×7年12月31日尚未支付。

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当期计人成本费用的4 000万元工资支出中,可予税前扣除的合理部分为3 000万元。

练习1.B企业于20×6年年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

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假定会计与税法规定均按年限平均法计列折旧,净残值均为零。

20×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个月计提折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