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做一个人格魅力的老师

怎样做一个人格魅力的老师

怎样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兴中小学:邓智近日在QQ群里获得一条鱼池效应,鱼池效应是这样的:“一条鱼生病了,那是鱼的问题;一池子鱼生病了,就是水的问题。

一个学生学不好,那是学生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学不好,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看了这条鱼池效应,我辗转反侧,思绪又飞到了讲桌下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

为了让自己走进学生心灵,我认为要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上去展示。

那么,教师怎样以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呢?下面我阐述几点看法:一、幽默多一点幽默就是给学生送去欢笑、送去理解、送去信心。

风趣幽默的老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的故事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

学生讨厌那些讲课枯燥乏味而成天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

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要善于用风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

幽默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充满“磁性”和魅力,学生往往能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铭记终身,永难忘怀。

一名学生在写“我心中的好老师”的征文中,是这样坦陈心曲的:“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没有一丝微笑的老师下课!”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莘莘学子在繁重的功课学习中,多渴望那一刻的轻松。

也许你暂时没有好心情,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你心染杂尘。

也许,幽默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二、微笑甜一点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让人可以热情奔放。

因而教师具有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驱动我们绽放出令学生无法抗拒的笑容,激励学生将沉睡的潜能唤醒,发挥出无穷的才干活力。

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鼓动的眼神,对优秀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那些需要鼓励的学生则是雪中送炭。

微笑,教师自信绽放秘诀,微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授课心境,发挥出最佳教学水平。

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各种表情都是不同心态的表现,不同的精神状态就会导致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

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始终保持一种真诚的微笑,那么,学生的心境就会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从而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活跃。

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储备的知识和准备好的内容出色地讲授出来,不定期还有可能“诱发”许多在备课时从未想到的新奇的灵感迸发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临场发挥得好”。

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讲好课的重要基础之一,利用“微笑机制”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授课心境,对于教师是十分重要的。

三、关爱实一点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真心、恒心。

作为一个教师,也应当向医生学习。

医生给病人治病,医生开药方要写病历,旨在挽救生命。

老师给学生治“病”,旨在在育人,只是人的“病”因不同而已。

如果我们教师能对德困生和学困生写写“病”历,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那整个班级不就笑声一片……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

为此,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个体习性、爱好和情感,只有走近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

”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四、谈心细一点在一个班级中,要把差生视为重点教育对象,我们教书育人,除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如:营养餐吃得饱不饱,胃口合不合心,晚上温习了哪些功课了等等。

与他们进行交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怀。

教书育人十多年以来,我了解了他们一些不良心理,主要体现在:恨,恨自己“笨”、“不成器”;混,不正视自己;悔,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好,担心以后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灰,自暴自弃,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成效;毁,学不好我就学坏,产生这种心理的差生是极少数的,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

这种人数量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

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

教师的爱的“甘露”如果洒向那些“双差生”,教学效果会更显得事半功倍。

这也是教师一切行动的内在魅力。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在传授知识,还肩负着下一代的育人工程。

如果教师在课间多与学生谈谈心,聊聊天,拉拉家常。

让这部分“双差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感到师生的零距离,从而感到读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家长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一种负担。

我们还要时时对“双差生”实施品德、学习追踪,如实记录,帮助其改正缺点。

即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在一段时间还跟不上,但只要改变了他们的态度,我们也不是徒劳无功的。

五、学识多一点知识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

一个教师,首先自身文化素养要跟得上时代的需要,在新课改的今天,不光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练就课堂技能化。

我们的课余时间不是在酒桌上溜走,也不是在聊天中度过,而是要用来读书看报。

我们要读教师专业成长知识,要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因此,小学教师应具备多功能的文化素要,不能只局限于所教的本学科,局限于书本知识。

我们虽做不到博览群书,但一个教师能在课堂中善于淋漓尽致的阐述,这都离不开读书的收获。

要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博学多才。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得有一桶水,或者是长流水。

蜜蜂之所以能酿成香甜的蜂蜜,是因为博采百花之粉。

作为教师,我们要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睿智而平凡的一等教书匠。

一个老师睿智的思想、灵活的应变能力、高超的育人技巧、丰厚的知识底蕴,就是知识的魅力。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谈笑风生,才能泰山压顶不弯腰,才能处处流露出智慧的光芒。

我们只有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实践中继续反思,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自我,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不临深渊,不知海之大也”。

我们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地回归自我,找出差距,获得进步。

做到学无止境,追求亦无止境。

六、情绪稳一点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应该懂得控制和调节情绪,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会导致整堂课的失败,或者引起学生走向极端。

著名的积极思想倡导者皮尔博士说:“主张每天收获着喜悦和幸福,屏弃一切不利于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由此看来,只有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心态的平衡,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

在每日睡醒前便在心中灌注愉悦的思想:“想着好的一天,感谢好的一天,计划好的一天,祈祷好的一天,创造好的一天,带信心出发,即使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不能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欢畅情绪,也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

因此教师更要学会调控自身情绪,每天上班时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

七、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表扬是一种催化剂。

人的天性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获得鼓励和表扬是人们维护心理健康的一大要素。

老师的表扬是天籁之音、神圣之音,可以刺激学生思维的热情,引爆他们对潜在能力的肯定、对理想的追求、对成功的自信和把握。

学会表扬,这是一个进步。

低年级的学生渴望表扬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

当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

适时帮助学生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振作精神。

批评指责只会降低学生的信心,于事无补,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致使学生与老师背道而驰。

八、宽容多一点贝尔奈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气质。

课上,给自己带来尴尬的学生,让他体面地坐下是宽容;课下,对偶有失误的学生心平气和,坦然处之是宽容;生活中,对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的人与事从容面对,没有尖酸刻薄,没有气急败坏,没有暴跳如雷是宽容……宽容使自己胸襟开阔,气势恢弘,使生活多姿多彩,充满阳光。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也是善待自己,我们生命中也就多了一点空间。

在学生的人生路上,有了教师的宽容,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师生的校园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应“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

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有师生情谊。

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喜欢;成绩差的,又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疼爱和呵护,更需要教师的宽容。

我们在学习上给与帮助,在纪律上给与引导。

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他们,熏陶他们。

给他们以自我反省、自我进步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我们的班集体的整体水平不仅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随之跃居前列。

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只有把这一池水用好,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小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