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分子诊断
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临床标本进行检验获得信息服务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
二、试述分子诊断的对象、原理和途径
1、分子诊断的检测对象:
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2、分子诊断的原理:
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
3、分子诊断的途径:
基因突变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基因连锁分析:易感或抑制基因的研究
mRNA检测:表达功能是否正常
三、简述分子诊断的常用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监控。
2、DNA测序(DNA sequencing):是了解基因结构(序列)的金标准。
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用于肿瘤诊断,染色体变异的检测。
4、DNA印迹技术( DNA printing):检测癌基因的存在,抑癌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⑴第三代遗传标记
⑵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敏感性关系密切
6、连接酶链反应(LCR):检测单碱基突变遗传病。
7、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用于优生优育、疾病诊断、基因配型、法医学等
四、核酸标本的如何收集和保存
真空采血管抽空腹静脉血3ml。
RNA检测的全血标本必须在2h内分离血清,DNA检测的全血标本必须在4h
内分离血清,-20℃贮存;
EDTA抗凝血标本也可以。
五、如何理解免疫诊断与分子诊断的不一致
因为PCR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水平,而血清学指标是病毒蛋白,两者不在一个水平上,也就是说二者测定的不是同一物体,理论上允许有差异。
如大三阳患者可能出现PCR阴性,如何对待抗病毒治疗,必须综合分析,动态观察结果,不能只依靠一个指标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