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2018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2018 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1. 旅游资源的价值
2. 旅游景观欣赏
选择观赏位置。

(2) 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点, 情景交融。

①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②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求质求真(悦形怡情→精神升华)。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题。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 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 又称枫桥香榧。

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 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 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 居民收入高, 区域交通便利; 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
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如下表所示:
2.旅游活动设计
(2) 选择旅游地。

(3) 制定旅游活动计划。

旅游活动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 旅游地与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 经费预算、物品准备与注意事项等。

(4) 设计旅游线路。

3.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 收集旅游信息。

(1) 地形:陡峭、复杂影响行进安全;攀越高山要防寒、雪、缺氧、紫外线等。

(2) 气候: 雷电、洪水; 热带旅游防止中暑、晒伤、食物中毒。

如沙漠探险中缺水、高温、日晒、风沙、易迷路等问题; 雪山、极地探险中的寒冷、暴雪、大风等问题。

(3) 水文:河谷、湖滨等地蚊虫侵扰;溺水;洪水。

(4) 生物:植被茂密且人烟稀少,易迷路;丛林观光——热、晒、湿、虫、病等。

(5)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暴雨、山洪、台风等气象灾害。

如峡谷徒步应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6)交通、疾病、旅行社和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题。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银装素裹, 无边的林海雪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经棚蒸汽机车+ 达里捕鱼节+达日罕骆驼节+金山岭长城”八日行程, 下图示意图示区域近五年冬季(12 月至次年1 月) 人气最高摄影旅游线路。

分别列举两例线路上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 并阐明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依据。

答案旅游资源
飘雪、云雾、林海、雪原 篱笆、马群、冬鱼、驼文化、长城。

依据 从 旅游者的出游愿望与能力看各景点摄影题材丰富 , 独特; 社会经济发展 ,客源经济承受能力客源丰富。

从旅游资源条件看各旅游景点独具特色 , 集群程度高 ; 以北京为交通集散中
,
游地的时空可达性强 ,具有合理的最小旅游时间比 ;与南方地理环境差异大 ;线路成熟 ,安
性高。

三、旅游与区域发展
1.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 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 , 增加外汇收入 ; ②发展国内旅游业回笼货币、 稳定市场 ; ③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 ;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
文化繁荣 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 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 域环境
①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 ②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 , 如果旅游 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 , 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2. 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3.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

所示 :
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各题。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 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 旅游
资源、 相关产业、 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 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 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 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 发展理念和模式。

要求全社会参与、 全民参与旅游业 , 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实现城乡一体 化, 全面推
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 , 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
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 , 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 , 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
富革命中的价值。

简述全域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推广全域旅游的意义。

与旅游业。

意义 :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 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实现城乡一体化 ;全面 推动我国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地理答题思路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如下表
1.拉动经济发展:a. 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 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 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 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a.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主体地位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
(2)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
(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3.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 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

(3)空间布局: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

五、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 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
1.突出特色
2.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
3.“冷热”兼顾—以“热”带“冷”
4.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七、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主题
2.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4.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八、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 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
4. 加强救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