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
所谓关联词,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关联词大全_最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
1 并列关系:
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又会吹笛子。
……也……
例:爸爸不抽烟,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
同时。
不是……而是、是……不是……。
2 承接关系
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例:我一做好功课,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然后…………便…………於是……
……才……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才打草稿。
……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一般递进。
表示后一分句在语义上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正递,即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如:我爱北京,我更爱秋天的北京。
二是反递,即前句和后句语义是相对的,后句从反面上讲。
如:他不但没有赶紧退缩回去,反而舔着脸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2、衬托递进。
用相关的事物来对照比较而表示递进。
他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弱衬,即以弱衬强,一般用否定式。
表示弱的况且不行,强的当然更不行了。
如:工作没完成已经很不应该了,况且还在强调理由;也可以表示弱的行,强的更应该行。
如:这个时节,上海都已经下雪了,何况北京呢?二是强衬,即以强衬弱,多用否定式。
表示强的不行,弱的当然更不行了。
如:如此复杂的动作,运动员都尚且难以胜任,何况我这个平时很少锻炼的人?
……不但……而且……例: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
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4 选择关系:
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也不说谎,隐瞒真相。
……还是……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与其……不如……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5 转折关系:
概念:后一句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尽管……可是……例:尽管天气严寒,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虽然……但是……例: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却……例:妈妈爱静,爸爸却爱动,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然而……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
不过,
只是,倒。
6 假设关系:
概念: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1)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
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如果……就……例: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假使……便……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要是……那么……例: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麼定会闯祸。
(2)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
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如果……就……例: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也……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7 条件关系:
概念:句子之间的条件关系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有这个条件就会有相应的结果。
没有这个条件,也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
如: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只要达到摄氏零度,水就会结冰。
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相应的结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有这个结果。
如: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在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三是表示排除一切条件,即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结果。
如: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只要……就……例: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说明: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
)
只有……才……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说明: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
(说明: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不管……也……例:不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不论……也……
假设句和条件句有相通的地方。
假设句中包含着条件的意思,条件句中也包含着假设的意思。
如:
1.如果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2.只要你去跳舞,他就高兴。
第一句是假设句,但是“你去跳舞”也是“他就高兴”的条件;第二句是条件句但是“你去跳舞”,并不是已实现的事实,而含有一种假设的情况。
它们的区别,一是用的关联词不同,二是前一句着重假设,后一句着重条件。
8 因果关系:
概念:句子间的因果关系表示前后分句之间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解说性的因果关系,有先因后果,如:因为水变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缩小,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有先果后因,如: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大家平时学习很刻苦。
二是推论型的因果关系,有据因推果,如:既然他天不亮就已经从家里动身了,那么,他一定能在天亮之前赶到目的地。
有据果推因,如:既然大家一致推举他为班长,可以肯定他平时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一定是比较高的。
因为……所以……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於……因此……例:由於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那么(就)……例: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要是……那么……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关联词有两种:
一种是由词组成的关联词,如“那么”、“因而”等;另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形式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即使……也……”等。
这两种形式的关联词之中,我们见的最多的是成对出现的,即第二种形式。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因为每一对都表特定的语法关系,所以它们的搭配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
如我们只能用“只有……才……”,而说“只要……才……”这就不对了。
一、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2、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3、彭德怀杀死心爱的大黑骡子。
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4、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
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5、你每天坚持早锻炼。
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6、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
困难不能阻挡我们争取进步的决心。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⑴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妈妈()工作,()参加业务培训。
⑸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明天下雨,我们()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连起来。
1、他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他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2、五壮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五壮士有计划地撤退。
3、敌人不在身后。
他们可以追上主力。
4、塘里结着薄冰。
我们站在水里,溅了满脸满身的泥,心里非常高兴。
5.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6.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