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方法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方法

涉及到品种特性、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及肥水运筹等多
种知识。因此,农民不易很快掌握,起始推广速度慢,
进入扩散发展期和达到最大扩散速率的时间均较长, 用了将近10年时间才被99%的农户所采用。 杂交水稻: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农业推广学 1、阶段性规律
根据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征变 化,可将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创新扩散理论
年 龄 采用创新数
295 387
30岁以下 31~ 35
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数量越多。
3、家庭关系 (1)家庭组成 (2)户主年龄与性别 (3)农业经营与家庭经济计划
36~ 40
41~ 45 46~ 50 51~ 55 56~ 60 60岁以上
321
320 301 284 283 223
(4)亲属关系和宗族关系
接力式(单线式)
波浪式(辐射式)
跳跃式(飞跃式)
农业推广学 二、创新的扩散过程
4个阶段: ( 1 )突破阶段 (农村中一些专业户、
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文化素质高, 改革意识强。往往率先带头搞试验,实 现0的突破。)
创新扩散理论
(2)紧要阶段(关键阶段)
(一旦有10%-20%的农民采用创新,即使 没有推广服务或发展措施的进一步支持, 扩散也会持续进行。)
农业推广学
2、时效性规律
创新扩散理论
S 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 但可以 延缓其衰退的速度。衰退原因:五种“磨损”。
(1)无形磨损 (2)有形磨损 (3)政策性磨损 (4)价格磨损 (5)人为磨损 创新不及时推广,过期失效; 创新优良特性的丧失,如品种退化、 抗性丧失; 农业政策、法规法令、结构调整;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农产品价格下跌; 推广方法不当。
创新扩散理论
S 型曲线:任意时间点上,已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占全体成 员的百分比 钟型曲线: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的成分比
农业推广学
罗杰斯根据采用时 间的先后,将采用者划 分为5种类型: 1、革新先驱(即创新者) 2、早期采用者 3、早期多数
创新扩散理论
4、晚期多数(后期多数)
5、落后者(晚期采用者)
创新扩散理论
(1)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引进→ 试验示范成功)
(2)发展阶段(发展期示范成功→推广 规模达最大值) (3)成熟阶段(推广期推广规模稳定在 高限值→出现衰退迹象)
(4)衰退阶段(交替期旧的创新成果老 化,基本停止使用→新的创新产生)
一项农业创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 度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更新在交替期。
农业推广学
3、交替性规律
创新扩散理论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 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 的不断交替现象。
农业推广学 第三节
创新扩散理论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一、经营条件
经营规模 小规模经营 采用创新数/100户 185 采用改善生活创新数 /100户 51
农业推广学 四 、不同信息源
创新扩散理论
信息源不同,对农民采用过程的影响也不同,从 而影响最后采用。
农业推广学 五、其他社会、政策因素
创新扩散理论
1、社会价值观(观念、信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庄稼一枝花 , 全靠肥当家”、“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种地没巧,有肥就好”。
2、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
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产品、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 为创新。 农业创新 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
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扩散 美国学者罗杰斯(Rogers)认为,扩散是
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 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传播的过程。
农业推广学
创新的特性
创新扩散理论
相对优越性
易推广。
(3)技术的适用性。与当地生产条件越适应,越易推广。
a.立杆见影和长远见效的技术 b.一看就懂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 c.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 e.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 f.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 g.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 h.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
农业推广学
三、农民自身因素 1、年龄层次 2、户主文化程度(科技家长)
创新扩散理论
农业创新的采用
创新采用过程 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 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1)认识阶段(即感知阶段)
2)兴趣阶段
分为5个阶段 3)评价阶段
4)试用阶段(即尝试阶段)
5)采用阶段(即接受阶段)
农业推广学 二、创新采用者分类
罗杰斯在研究 农民采 用玉米 杂交 种时, 将采用 者的 人数与 采用的 时间 进行分 析 ,得 出了 两曲线,即S型曲线 和钟型曲线。
农业推广学 三、创新采用者时间差异
创新扩散理论
日本学者对当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得出如下结果:
农业推广学
主要结论:
创新扩散理论
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试行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认识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社会各部门对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 推广人员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与农民的关系。 3、政治因素 农业(土地、价格、税收等)政策、农村建设政策、农业科 研的投资等。
(2004年 3 月,采取措施: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 接补贴,鼓励农民种粮,这样便促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Thank you !
(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4)从众阶段(随大流阶段)
农业推广学 三、S型扩散理论的应用
创新扩散理论
试比较以下三项技术的传播速度、难度程度?
农业推广学
创新扩散理论
浅免耕技术:复杂程度低,省工节本,农民易掌
握,接受速度快,因此它进入扩散发展期的时间和达
到最大扩散速率的时间均较早(近6年)。
模式化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
农业推广学
创新扩散理论
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 程度。有些创新的实施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有些则不 然。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对创新进行归类。
可试验性
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
可观察性
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农ຫໍສະໝຸດ 推广学第一节 一、创新采用过程
中等规模经营 大农场经营
238 293
73 96
经营规模越大,采用新技术越多,说明经营规模与农民采 用创新的积极性呈正相关。 国情:我国平均每户 8.4 亩耕地,每户平均 9.7 块土地。土 质不同,土地分散,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显然是一种制约因素。
农业推广学
二、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
创新扩散理论
(1)技术的复杂性。技术越简单越易推广,越复杂,越难推广。 (2)技术的可分解性。新品种、化肥、农药易推广,农业机械则不
Schumpeter) 认为,创新( innovation)是将发明应用
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而发明则是新技
术的发现。 创新 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
新的方法或思想。创新并不一定或并不总是指客观上 “新”的东西,也可以指解决问题的一种较新的方法。
农业推广学
创新扩散理论
通俗地讲,只要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与推广活动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创新的概念和特性,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
理解和认识:农民在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 特点。 运用:在创新扩散的不同阶段,能够针对创新扩散
的时效性规律和交替规律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学
♣有关概念
创新扩散理论
美 籍 奥 地 利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熊 彼 得 (J. A.
农业推广学
创新扩散理论
四、推广方法在革新过程中的采用 1)未曾推广过的技术
2)曾经推广过的技术
3)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认识、感兴趣、试用、采用)
4)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推广方法 5)要根据不同农民各自的接受速度分别指导
农业推广学 第二节
创新扩散理论 农业创新的扩散
一、创新的扩散方式 4种方式: 传习式(世袭式)
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相对优越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者 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说明。 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与潜在采 用者的特征,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
一致性
—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 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 高,意味者它对潜在采用者的不确定性越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