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级路桥工程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2011级路桥工程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总分40分)1、道路通行能力一般( )交通量。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2、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设( )个等级。

A.3B.4C.5D.63、我国《标准》推荐采用( )为缓和曲线。

A. 二次抛物线B. 回旋线C.正弦曲线D.双扭线4、同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 )。

A.2VB.4 VC.6VD.8V5、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视发现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 )。

A.引道视距B.行车视距C. 停车视距D.会车视距6、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最小坡长为( )。

A.50mB.250mC.500mD.100m7、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所受离心力( )。

A.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B.随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C.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D.随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8、两个同向回旋线间无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平面线形为( )。

A. 基本型B. S型C. 卵型D. 凸型9、上坡路段的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应设置( )。

A. 避险车道B. 加减速车道C. 爬坡车道D. 错车道10、关于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正确的是( )。

A.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只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的要求B.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只需要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C.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D.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不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11、下列能反映道路交通不均匀情况的交通量是( )。

A.年平均日交通量B.最大日交通量C.设计小时交通量D.平均小时交通量12. 山岭区诸多方案中,( )平纵线形较好,优先考虑。

A.沿溪线B.越岭线C.山脊线D.山腰线13、公路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安全。

A. 上坡B. 平坡C. 下坡D. 曲线14、公路自然区划中划分二级区划的标准是( )。

A. 地域特征B. 潮湿系数C. 工程特征D. 大气降水15、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切线高程T和纵距y的单位均为m,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Z=T+yB.Z=T-yC.Z=T+2yD.Z=T-2y16、( )为最差的筑路材料。

A. 砂土B. 砂性土C. 粘性土D. 粉性土17、决定填方来源是调还是借的限制距离是( )A运距B平均运距C经济运距D免费运距18、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为3000m,则竖曲线的外距E为( )。

A.2.4mB.2mC.4.8mD.3.8m19、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138.15m,i1=4%,i2=-5%,竖曲线半径R=3000m。

则桩号为k6+060.00处的设计高程为( )。

A. 138.15mB. 133.65mC. 136.55mD. 135.05m20、关于土石方调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先横向平衡,再纵向调配B. 不跨沟调运C. 横向调运十纵向调运十借方=挖方D. 不同的土石方分别调配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总计60分)1、平面圆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有( )。

A.设计速度B.路拱横坡度C.超高D.横向力系数E.汽车重力2、路面加宽值与哪些因素有关?( )A.平曲线半径B.路拱横坡度C.车型尺寸D.横向力系数E.会车时行车速度3、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有( )。

A.内边轴旋转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外边轴旋转D.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E. 绕分隔带中心旋转4、停车视距由哪几部分组成?( )A.反应距离B.超车距离C.制动距离D.安全距离E. 会车距离5、下面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A. 渠化交通B.交通管制C. 合理布置交通岛D.设置立体交叉E.设置中间带分隔车道6、下面哪些属于完全互通式立交的常用型式?( )A. 喇叭形B. 菱形立交C. 环形式D. 苜蓿叶形E. 部分苜蓿叶形7、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目的是满足( )等方面的要求。

A. 行车B. 排水C. 建筑艺术D. 视距E.通行能力8、在某交点JD处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L s,JD桩号为S,算得切线总长为T h,圆曲线长度为L c,则主点桩号计算正确的有( )。

A.直缓点(ZH)的桩号为(S+L s)B.直缓点(ZH)的桩号为(S-T h)C.直缓点(ZH)的桩号为(S+L c)D.缓直点(HZ)的桩号为(S+T h)E.缓直点(HZ)的桩号为(S+2L s+L C-T h)9、沿溪线布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A. 线位高低的选择B. 垭口位置的选择C. 河岸的选择D. 桥位的选择E. 垭口的展线条件10、下面关于圆曲线最小半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用较大半径。

B. 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

C. 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 选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

E. 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11、路基按干湿状态不同,分为( )。

A.干燥B.中湿C.潮湿D.过湿E. 稍湿12、在平面线形设计时,下面哪些路段宜采用直线线形?( )A. 路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B.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C.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D. 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E. 双车道公路提供较好的超车路段。

13、下面关于平面缓和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缓和曲线的采用形式有回旋线、二次抛物线、双纽线等。

B. 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是二次抛物线。

C. 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可省略。

D.《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E. 缓和曲线包括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

14、下面平面设计相关说法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

B.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C.平曲线无需限制长度D.在宽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应直捷顺畅E.长直线的尽头避免接小半径曲线15、下面哪些组合是道路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 )A. 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B. 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C. 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D. 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重合。

E. 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16、确定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需考虑因素有( )。

A. 车厢宽度B. 汽车轮距C. 两车厢安全间隙D. 轮胎与路缘间安全距离E. 行车速度17、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以下哪些问题( )。

A. 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B. 土石方应分别计算C. 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D. 路基土石方数量中应扣除大中桥所占体积E. 换土、挖淤泥或挖台阶等部分应计算挖方工程量,同时还应计算填方工程量18、越岭线选线要解决好以下哪些问题?( )A. 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B.垭口选择C. 线位高低D.跨河换岸地点E. 过岭标高19、关于路线跨河的桥位选择正确的有( )。

A. 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

B. 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

C. 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

D. 跨越支流时,可从支河(沟)口直跨。

E. 跨越支流时,可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20、丘陵区布线方式( )。

A.平坦地带走直线B.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C.起伏地带沿匀坡线布线D.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E.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 A2. C3. B4. C5. D6. B7. C8. D9. C 10. B11. B 12. A 13. C 14. B 15. B16. D 17. C 18. A 19. D 20. C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 ABCDE2. ACE3. BDE4. ACD5. ABCDE6. ACD7. ABC8.BE9.ACD 10.ABCDE11. ABCD 12. ABCDE 13. ACDE 14. ABDE 15. ABCDE16. ABCDE 17. ABCDE 18. ABE 19. ABDE 20. AB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