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身人体科学基础

健身人体科学基础

第三章 健身的人体科学基础第一节 系统人体观与健身系统一、人体是一个整体钱学森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

现在中学里讲到“人体解剖学”时都是分开的,比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各个系统之间有没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没有讲。

实际上,在人的生理活动中,各个系统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

(见图3~1)图3~1 人体的组成人体不仅是个整体,而且还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社会系统┌ 复杂巨系统 →┤ 人体系统系统简单系统 大系统 系统 └ 生态系统└ 简单巨系统图3~2 系统分类图人体科学可以吸收的东西是很多的,包括医学、体育、生态、地理等方面。

我们研究人体科学切忌把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简单化,把复杂系统看成是简单系统。

我们说要研究人体科学就要有那么一个思路,一种眼光,把所有广大的事实材料都要包括进来,我们讲了中医(包括民族医学),讲了气功、特异功能、特异思维,包括灵感思维,也讲了宇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我们还提到了营养学、中西医结合以及西方的医药,还有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体育等等。

二、人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人体科学也是由生命科学、精神科学和脑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

人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所以,认识和研究人体,不仅要分别考察它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三个方面,而且还要考察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非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科学人体既离不开物质,也离不开信息和精神,它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体。

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揭示,物质与精神是相对的两极,物质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具体实在性。

物质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客观存在总是与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实在的形态结构联系在一起的。

中医把人体看成是形、气、神的统一,而现代科学则表明人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在它们对形、气、神和物质、信息、精神在人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认识的完全一致。

三、健身也是一个系统由上可见,健身科学的研究不仅对人体发展、健康长寿有实在意义,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也大有潜力!同时,我们还看到,健身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进行综合的研究才行!具体说来,健身有赖于营养、卫生、优生优育、环境保护、身体锻炼等多种因素,充分表明健身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概括讲,主要有两大因素:(1)优化先天禀赋,即优良的遗传因子,这是基本,有赖于优生优育;(2)各种后天性因素,包括精神心理修养、合理的营养结构、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体力劳动、优良的环境、和谐家庭、不良嗜好的戒除、良好的医疗保障等等健身,在这里是指体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某一方面运动能力的极限发展。

举重运动员身材矮、胖,力大无比,但体质不见得好。

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在锻炼身体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锻炼身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运动项目。

约翰逊靠吃药使运动能力极限发挥,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正常的“人体完善”。

按照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指导思想,可以认为健身过程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

(参见图3~3)┌作息制度┌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培育┐│卫生措施学运动┤├用运动┤锻炼├─运动后恢复┤优先优育└身体锻炼知识教学┘└养护┘│自然力锻炼└营养等图3~3 健身过程结构健身过程是相互交叉、复杂的,体现出时空特征。

教学中有锻炼,锻炼中有教学,但每个阶段有质的区别,不能互为代替。

若因为教中有炼,就取消锻炼过程,则等于否定了锻炼过程。

应该以阶段性、连续性的观点看健身过程,健身过程三阶段须和协统一,方能实现体育增强体质的目标。

健身过程三阶段全局观,它是单一阶段观的历史经验总结的产物,也是现代健身科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体育思想科学化的表现形式。

健身全过程的第二、三阶段比第一阶段运动教学更为重要。

尤为第三阶段是健身全过程增强体质的归宿,如果这一阶段的效果不好,就是全过程的失败。

故要依据这一段的效果来考查和评定体育全过程。

第一阶段依据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依据第三阶段。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效果一、运动是物质与生命进化的原动力运动这一个现象,虽然是一句极为普通的名词,但它对于一个从事竞技运动及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它有相当深奥及重要的含义。

生命是由无生命而来的,但是在生命出现之前,有一段相当混乱的物质进化的时期(约有十亿年的岁月)。

不管物质进化的十亿年或生命进化的三十六亿年,进化(Evolution)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是运动(Movement)。

在无生命的原始海中,物质的进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造成的。

而分子的运动所需的能源是来自于光热、火山爆发、地震、雷电等巨大能源供应而获得。

在物质由无生命进化到有生命的过程中,运动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角色,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生命进化的原动力是运动,它有直接由肉眼就可以看清楚的运动,也有无法由肉眼看出来的运动,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积极的主动的去适应环境,换句话说,种的修正以及群的发达,是使人类成为生物进化行列中最主要的原动力。

人的身体运动有“内在”及“外在”的两种,表现出来的都被称为“功”或“作业”,内在的叫“内功”,外在的叫“外功”,动脑筋思考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肉眼看不出来的内在的运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

人以直立姿势生活,它解放了手,发达了空间概念。

由拳打脚踢的“肉博运动”到投掷,打枪炮,发射火箭,生活在立体空间因而发达了时空概念。

这应是人类获得文明的原动力,但它的本质是运动,是积极的适应环境,“内功”与“外功”的合力所造成的。

二、运动是重要的生命现象有生命的个体都有所谓生命现象(Life Phenomena),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成五大类,即感觉、运动、营养、生长、垂死等五个现象(参见图3~4)。

这五个现象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运动。

生命,即使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们也有感受外部或内部任何环境变化的受容器,虽然它们没有眼睛或耳朵等的器官存在,感觉刺激会使生命个体产生反应而引起运动。

最基本的运动形态是“赶上去”或“逃避开”,简单的说,就是前进与后退的两个形态。

比如说喜欢光线的会迎上光线,不喜欢的会逃避光线。

这种运动反应仅由一个细胞所形成的单细胞生命体,也照样会很清楚及没有错误的表现出来。

运动需要能源的供应,所以必需要有营养自己的摄食行为。

有了足够的运动及营养之后,生命体会充分的生长,生长到某一程度时就会有生殖的生命现象出现。

营养是为了维护个体的生命存在,而生殖是为了种的延续。

这些相互间有密切关联性的生命现象的出现,都跟运动发生密切关系。

所以运动是生命现象的轴、种的修正及延续的动力。

动植物物性性现现象象五种生命现象中,运动、感觉称为动物性生命现象,其他则称为植物现象。

当一个动物失去了感觉及运动的两个功能的话,它的生命就形同草木,它可以存活但失去了动物活下去的大部分的价值。

医学界对死亡的意义有了很大的争论,并不仅仅是器官移植的时效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质认识的问题,也因此,死亡这两字由于观点的不同很难下定义。

由于以上的各种看法我们得知“运动”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现象。

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必须承受种种压力,它们包括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筋骨才能承受,才能维持人类特有的真正生活。

其他种种压力,即使是心理、精神上的压力,也只有坚强的筋骨才能承受得了。

由种种健康科学的研究结果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比愉快的流一身汗的身体运动,能更有效的解除身心繁重的负荷及维护身体的健康。

美国库珀健身研究所对将近1万名年龄介于20岁至82岁时间男性进行的1项为期10年的研究显示,无论年龄大小和开始的时间早晚,体能锻炼都能够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据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报告称,这一结论基于间隔时间对研究对象实施的两次体能测试得到的结果。

数据表明,两次测试都显示良好体能状况者5年间的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十,而两次测试都显示不佳体能状况者的死亡率为万分之一百二十二,与此同时,第一次测试状况不佳、第二次测试状况却有改善者的死亡率为万分之六十八。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认为,上述结论虽然来自于对男性的研究,但也同样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女性。

三、有氧健身运动的生理效用有氧代谢运动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有氧运动中心世界著名健身运动泰斗肯尼斯·库珀博士首创。

在当今美国,有氧代谢运动很快被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所接受,上至总统,下到青少年,风靡一时,至今不衰。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总统金泳三仍在坚持不懈地从事这种锻炼。

库珀博士根据大量运动医学实验研究表明,对于从20岁至60岁的人来说,此年龄阶段若长期缺乏有氧运动锻炼,又不注意饮食营养,将使组织器官机能(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器官、免疫系统)下降30%,最终导致肌体衰退,生命器官功能损害,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

然而,若在上述年龄段内长期坚持适宜的有氧代谢运动锻炼,均可达到强身健体、祛疾防癌、延缓早衰的效果。

适宜的有氧运动之所以能祛病防衰,主要原因是:1.有氧运动可使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十几倍的氧气,多吸入氧可使体内血红蛋白质增多,肌体营养物质充足,促使肌体免疫细胞防御病原体能力明显增强;有氧运动还能加快体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并将体内的铅、铝、苯、酚等致癌物质和其它毒素、有害物质排出,从而大大减少了体内的致病、致癌因子。

2.有氧运动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心肺系统的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力,并且使体内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推迟肌肉、心脏及其它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肌体组织的衰老进程。

3.适宜有氧运动对降低人们患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颇有裨益。

实践证明,长期从事有氧运动锻炼(慢跑、定量步行、划船)的人,其体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下降45%左右,运动时射血量增高62%以上,肌体的脂肪明显减少。

这是由于有氧锻炼不仅明显改善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使得动脉壁保持一定的弹性,而且,有氧运动时,使体内血液中产生较多的具有抗动脉硬化的物质——高密度脂蛋白,该物质可有效防止脉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从而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有氧代谢运动锻炼能祛疾防衰、增进健康。

这毋庸置疑,但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还有2点要特别注意:1、运动量务必适宜(关键)近来,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底塞斯曼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建议,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人们来说,每周至少从事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的有氧锻炼,其中最适宜的运动强度应是:20~35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140~160次/分;40~55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在120~135次/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心率应在100~124次/分之间为佳,将可收到令人满意的健身效果。

2、合适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体质的人选择不同的有氧运动项目,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譬如:20岁期间,可选择强度稍大、富有冲击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12分钟健身跑、障碍跑、拳击、足球、橄榄球运动、武术等,这些运动可强化全身肌肉,增强速度和身体素质,提高大脑的灵敏反应和协调能力:30岁期间,可选择爬山、体操、滑雪、健美运动等,这些运动能减轻体重,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器官功能:40岁期间,可选择爬台阶、慢跑、定量步行、滑冰、练举重等运动,来有效加强最易松驰的臀、腹、腿部肌肉,以增强下肢肌力和关节灵活性;50岁期间,适合游泳、打网球、高尔夫球、练瑜伽功、骑自行车、划船等,这些运动能增加全身各部位肌肉弹性和骨质密度,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60岁以后,可选择那些轻松平缓,无拘无束、活动量不大的有氧运动项目:散步、跳交际舞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打门球练八段锦、易筋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