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实验专题三定量实验(溶液配制与中和滴定)与综合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 酸碱中和滴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所用仪器名称及使用、误差分析等事项。
2. 通过工业流程或综合性探究实验考查基本操作、安全事故处理等。
【重难点】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
【课前预习区】1 .对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产生红褐色沉淀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稀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D.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 溶解在90 g水中3.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大C.分液操作时,由于分液漏斗下端已沾满下层液体,故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D.用托盘天平称量11.74g氯化钠晶体E.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4、实验室需要0.1 mol·L-1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3)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______g。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 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
【课堂互动区】一、定量实验(溶液配制和中和滴定)【典型例题1】某种胃药中止酸剂为CaCO3。
为测定其中CaCO3的含量,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药片中的其他成分与HCl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
请回答有关问题:【方案一】用滴定法测定,有以下几步操作:A.配制0.100 mol/L HCl溶液和0.100 mol/LNaOH溶液B.取一粒药片(0.100 g),研碎后加入20.0 mL蒸馏水C.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mol/L NaOH溶液滴定,用去NaOH溶液V mL时达到终点D.用酸式滴定管加入25.00 mL0.100 mol/L HCl溶液,充分反应(1)测定过程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 ___(填字母)。
(2)经测定,每次消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3.00 mL,则该胃药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方案二】【实验方案】取适量药片,研碎后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问题讨论】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3) 你认为最简易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4) 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盐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CO2,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气体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气体体积偏小。
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①图中有一关键部分没有画出,请直接在图中将其补充完整。
②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B.上下移动b管,使其中液面与a管中液面相平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b中液体的体积【规律总结1】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简单误差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两套量气装置及使用时注意问题:【变式训练1】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请填写下列空白:(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 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3) 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二、工业(工艺)流程题:【典型例题2】用含少量铁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CuCl 2·x H 2O )。
有如下操作:已知:在pH 为4~5时,Fe 3+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Cu 2+却不水解。
(1)加热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2)氧化剂A 可选用 (填编号,下同)。
① Cl 2 ② KMnO 4 ③ HNO 3(3)要得到较纯的产品,试剂B 可选用 。
① NaOH ② FeO ③ CuO(4)试剂B 的作用是 。
① 提高溶液的pH② 降低溶液的pH ③ 使Fe 3+完全沉淀 ④ 使Cu 2+完全沉淀(5)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是 (按实验先后顺序填编号)。
① 过滤 ② 蒸发浓缩③ 蒸发至干 ④ 冷却(6)为了测定制得的氯化铜晶体(CuCl 2·x H 2O )中x 值,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mg 晶体灼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无水CuCl 2的质量为ng 。
方案二:称取mg 晶体、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洗涤后用小火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ng 。
试评价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__。
【规律总结2】1、工业流程题的解题思路:明确目的,观察流程,找出原理,思考设问,仔细作答。
关键词 目的原料的预处理煅烧 使某物质变为能溶解的,并使部分物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锻烧黄铁矿)灼烧 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 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浸) 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 促进水解(沉淀)碱洗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 促进水解(沉淀)控制反应条件氧化剂 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 调节PH 促进水解(沉淀)煮沸 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 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控制PH 值 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有机物洗涤洗去表面的杂质,降低晶体的溶解度HCl(aq) 氧化铜 酸溶氧化 过滤结晶 CuCl 2·x H 2OpH=2氧化剂A试剂B 沉淀物滤液(含少量铁)(山东2010年30题改编)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2430.5()()n n m Fe OH SO -[],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 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 4·7H 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 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 2 的方法是___ 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 2 ,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 产生SO 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 → → → →f .装置D 的作用是__ ___,装置E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 ____。
(3)由溶液X 调节PH 得到溶液Z, 最好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来调节PH 选用________。
A .NaOHB .Fe(OH)3C .氨水D .Fe 2O 3(4)下表是绿矾的溶解度表: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 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 ,再经 、洗涤、干燥得到绿矾, 此步骤中过滤要采用抽滤,与一般过滤相比抽滤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溶液Z 的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方法为____ _ _。
(6)若溶液Z 的pH 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 ___。
三、综合实验探究: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648607387【典型例题3】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乙二酸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探究乙二酸的某些性质【查阅资料】乙二酸(HOOC-COOH )俗称草酸,其主要物理常数如下: 又知草酸在100℃时开始升华,157℃时大量升华,并开始分解。
草酸钙不溶于水。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猜想】[猜想一]根据草酸晶体的组成对其分解产物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如下:(1)该小组同学猜想其产物为CO 、CO 2和H 2O ,请用下列装置组成一套探究实验装置(草酸晶体分解装置略,装置可重复使用,连接导管略去)。
A 中水槽装冰水混合物、B 中装氧化铜、C 中装无水硫酸铜,D 中装澄清石灰水、E 中装碱石灰(已知草酸蒸气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草酸蒸气在低温下可冷凝为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 → → → → 。
② CO 的检验装置的现象是 。
③ 整套装置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填是或否),若有该如何解决_________ ____。
[猜想二]乙二酸具有弱酸性——[设计方案]如下: (2)该小组同学为验证草酸具有弱酸性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
A .将草酸晶体溶于含酚酞的NaOH 溶液中,溶液褪色B .测定相同浓度的草酸和硫酸溶液的pH C .测定草酸钠(Na 2C 2O 4)溶液的pH D .将草酸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中,有CO 2放出 [猜想三]乙二酸具有还原性——[设计方案]如下:(3)该小组同学向用硫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草酸溶液,发现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从而判断草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