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5日~10月31日的216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将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35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比较两组的佩戴情况及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未佩戴手腕带及手腕带信息不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 vs 12.04%,0 vs 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的腕带标识不清及腕带脱落发生率比较(0.84% vs 3.32%,2.25% vs 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vs 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的有效办法,可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activity in improving the wearing rate of wrist-band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Methods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216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August 25 to October 31 in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carrying out the QCC activity),356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December 1 in 2015 to March 31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arrying out the QCC activity).The wear condition and the medical errors and accidents caused by improper identif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n-wearing wrist-band and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 of wrist-b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00% vs 12.04%,0 vs 3.24%),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t clear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 and wrist-band shed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0.84% vs 3.32%,2.25% vs 2.30%).The incidence rate of medical errors and accidents caused by improp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6.67% vs 64.29%),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QCC activ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wearing rate of the wrist-band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rrors.[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tatus identification;Wrist-band;Elderly patient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全体员工参与的方式,集思广益,按一定的活动程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改善工作场所及提高工作质量的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每个员工自发参与管理活动,使之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1-3]。

患者身份识别是《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工具,是临床工作者查对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的一道防线[4-6]。

我科为老年干部保健科,患者高龄,五感减退,具有反复入院、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等特点,且患阿尔茨海默病者常见,身份识别困难,存在安全隐患。

邱丽玉等[7]的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未佩戴率为38.90%,而李文娟等[8]的研究表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当导致的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率为0.02%,因此,规范使用手腕带对实现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意义非凡。

2015年在本院护理部的带领下,本科积极开展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干部保健科2015年8月~2016年3月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5日~10月31日的216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其中男121例(56.00%),女95例(44.00%);年龄为(83.0±1.3)岁。

将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35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其中男206例(57.90%),女150例(42.10%);年龄为(83.4±1.5)岁。

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我科于2015年8月1日正式成立品管圈萤火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包括14名小组成员,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圈员参与活动。

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

1.2.2现状调查圈员在护长领导下每日对患者佩戴手腕带情况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患者未佩戴手腕带(包括自行取下)、手腕带信息与患者信息不符、手腕带置于口袋或床头桌。

对照组中,4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90%,其中未戴手腕带者26例(63.41%);腕带信息与住院患者信息不符者7例(17.07%),均为二返患者,入院日期与实际不符;腕带脱落5例(12.20%);腕带字迹模糊3例(7.32%)。

目前改善重点为未戴手腕带及腕带信息与住院患者信息不符及腕带脱落,累计百分比为92.68%。

1.2.3要因分析圈员依据鱼骨图分析法[9-11],收集数据对老年住院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差进行系统分析,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不了解佩戴手腕带的作用;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③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人看;④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患病;⑤佩戴过敏;⑥佩戴不舒服;⑦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只有动物和犯人才有编号腕带;⑧腕带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伤心;⑨有些医务工作者思想陈旧,不够重视腕带标识制度。

1.2.4目标设定设定2016年3月31日前患者佩戴手腕带不合格率由18.90%下降至4.89%。

圈能力定为80%。

依品管圈计算公式计算目标值,即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目标值=18.90%-(18.9%×80%×92.68%)=4.89%。

1.2.5制订对策及实施针对影响老年住院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严格实施。

①加强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腕带标识制度,使其重视腕带标识;向家属及陪护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告知为老年患者佩戴腕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陪护自行拆除腕带;把握重点时间段,在患者入院前三天,每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腕带制度教育;不定期抽查护士、家属及陪护的腕带知识知晓情况。

②加强监察,建立奖惩制度:每日以晨间交班、责任护士查房、高责护士抽查等方式检查手腕带佩戴情况;制订科室腕带管理制度,规范腕带佩戴方式,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佩戴的监管,进行量化考核,与工作绩效挂钩;③与医药器材公司合作,研发抗过敏、防水、质地柔软、有韧性、时尚美观的腕带,搭扣为不可逆一次性用品,以确保标识正确;腕带上应注明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字迹工整清晰。

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佩戴位置,尽量满足患者保护隐私及美观的需求[12-16]。

1.2.6评价方法对试验组的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的佩戴情况及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手腕带佩戴不合格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的未佩戴手腕带及手腕带信息不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的腕带标识不清及腕带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医疗差错/事故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中14例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其中9例(64.29%)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观察组中12例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其中2例(16.67%)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

观察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老年住院患者具有高龄、五感减退、多次入院、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等特点,且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见,身份识别困难,存在安全隐患[17],因此,佩戴手腕带是帮助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