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周君霞,巫翠云,何林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208)
[摘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局部分泌物或渗出物中梅毒DNA。

结果:TRUST、TP-ELISA、TPHA、FQ—PCR法灵敏度分别为84.3%、96.1%、94.1%、97.1%,特异性分别为93.5%、98%、100%、100%。

TRUST在一、三期梅毒的阳性率最低(66.7%和50%);FQ—PCR在一期梅毒阳性率最高。

提示TP-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TPHA可作为梅毒确诊方法;TRUST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监测;早期梅毒的诊断首选FQ-PCR。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荧光定量PER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08)01-0122-02‘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流行非常广泛。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I-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等4种检测方法对102例各期梅毒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为选择合适的梅毒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102例标本来自2006年10月一2007年10月按2000年中国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确诊的我院梅毒患者,其中一期36例、二期58例、三期8例;对照组100例为来自我院皮肤科和泌尿外科非梅毒患者。

1.2检测方法分别对各期梅毒患者及对照组血清进行TP-ELISA、TPHA、TRUST检测;用消毒棉签取所有被检者局部分泌物、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作FQ—PCR检测。

PCR试剂由中山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LISA、TRUST试剂由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HA试剂为英国Omega诊断试剂。

MuhiskanMK3酶标仪为热电(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PE5700扩增仪为美国ABI公司生产。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用采用,检验,以P≤O.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4种检测方法对梅毒患者标本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见表l。

4种检测方法对100例对照组标本检测结果:TRUST阳性6例,特异性为93.5%;122TP-ELISA阳性2例,特异性为98%;TPHA和FQ-PCR法未见假阳性,特异性100%。


表14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
注:与其他方法比较,。

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但临床应用不一。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液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梅毒螺旋体在破坏组织时释放的抗原性物质(心磷脂)刺激机体产生的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抗心磷脂抗体),如RPR、TRUST、VDRL、USR等,另一种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IgM和IgG,如TPHA、ELISA等,FQ—PCR法则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核酸。

本研究用4种方法对102例梅毒患者和对照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低于其他3种方法,这是因为人体感染梅毒4一lo周血清中才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而非特异性抗体比特异性抗体晚1周出现,并且在疾病的非活动期和治疗后容易消失。

而且TRUST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结核、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猩红热等,常导致过激治疗,健康老年人中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本次结果也显示假阳性率偏高。

但此方法所得的抗体的效价与病情的变化
 万方数据
相平衡,可用于梅毒的疗效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21。

TPHA是国内许多医院常用的梅毒血清确诊试验,试剂制备过程排除了各种非特异性反应,因此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但由于试剂成本高,检测繁琐,易发生自凝现象而漏诊,且多以肉眼判断结果,原始数据不便保存,不适合大批量的标本筛查。

TP—ELISA法既是有确诊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试验成本低,操作方便,但要求大批量检查,是手术前和输血前梅毒筛查以及献血员筛查的理想方法,可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酶标仪,结果易于保留和标准化管理,亦适合室内、室间质控要求,这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主动应对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的需要,因此,TP—ELISA被公认为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的首选方法。

临床上无症状和体征,本人又否认感染史,而TPHA或TP—ELISA法抗梅毒抗体阳性的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存在隐性感染或既往感染,仅在恶性肿瘤中存在极个别假阳性,如男性以肺癌、直肠癌居多,女性以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居多HJ。

在梅毒血清学窗口期而又有临床表现者,PCR法能诊断早期的一期梅毒,而FQ.PCR技术更弥补了常规PCR存在的假阳性及不能准确提供病原体在体内的数量及活动程度的不足,本研究在一期梅毒组中FQ—PCR法检出率为94.4%,且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各组,是诊断早期梅毒的首选方法。

但因实验要求高,不适宜基层单位推广,有条件的单位行脑脊液PCR检测,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神经性梅毒。

尽早和准确诊断梅毒,需要实验室选择一种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检测方法。

这些试验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可结合临床症状、试验适用性来进行优化组合选择。

而临床对梅毒检验结果的最后解释,必须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抗梅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1-243.
r2]EbelA,VanneeteL,CardinaelsM,eta1.Validation0ftheINNO—U姨syphiliskit曲aanfirmatorymmayforTrepnemat阻Ⅱidumanti-bodi∞[J】.JClinMicrobiol,2000,38(1):215-219.
【3]廖朝晖,陈民,黄进华,等.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2(11):63.
(收稿日期:2007.12-16)
丁酸钠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的
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
沈文静。

郭科军,宋爽。

戴冬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应用MTF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系CAOV3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ln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发现不同浓度丁酸钠(NaB)处理卵巢癌细胞CAOV324—96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3、5mmol/LNaB处理72h后CAOV3细胞Go/O。

期细胞数量显著增高,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

认为NaB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关键词】丁酸钠;卵巢肿瘤;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08)01-0123-03
丁酸钠(NaB)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I),主要通过改变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来改变染色质结构,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

Na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1l,诱导细胞分化成熟及癌细胞
・通讯作者,E—mail:daidq63@163.伽凋亡,因此可能用于治疗肿瘤。

2006年5一12月,我们通过观察NaB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生长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卵巢癌细胞系;NaB、碘化丙啶(PI);
123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