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检查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目标检测
5.下列哪一项检查更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的功能 A.尿α 1-微球蛋白 B.浓缩-稀释试验 C.尿比重测定 D.尿素氮测定 E.尿β 2-微球蛋白 6.下列哪一项是慢性肾衰竭代偿期 A . GFR>50ml/min Cr<178µ mol/L B . GFR>90ml/min Cr<84µmol/L C . GFR<25ml/min Cr>450µmol/L D . GFR<10ml/min Cr>707µmol/L E.GFR<15ml/min Cr<605µmol/L 7.慢性肾衰竭患者,查血肌酐782µmol/L,属于下列哪一期? A.肾功能下降期 B.肾功能代偿期 C.肾功能失代偿期 D.肾功能衰竭期 E.尿毒症期 8.夜尿量增多是夜间尿量超过 A.650ml B.750ml C.550ml D.350ml E.250ml (A,A,E,B)
肾功能分期
血肌酐µmol/L
肾衰竭代偿期 133~177 肾衰竭失代偿 186~442 期 肾衰竭期 尿毒症期 451~707 ≥707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原理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血液肌酐有内、 外源性两种,生成排出量较为恒定。 肌酐从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
(1)肾功能受损
肾实质受损血肌酐常超过200µmol/L 肾前性少尿血肌酐不超过200µmol/L
(2)鉴别少尿 (3)血尿素氮/血肌酐(BUN/Cr) 2.血肌酐降低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
一、血清肌酐测定 【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 (1)肾功能受损 :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目标检测
9.患者,女性,55岁。诊断慢性肾盂肾炎,近2月出现夜尿增多,为了解肾 小管功能应检查下列哪项? A.血糖 B.血肌酐 C.肾小球滤过率 D.昼夜尿比重试验 E.尿细菌培 养 10.关于血尿素氮升高,下列哪项错误 A.肾功能衰竭 B.高蛋白饮食 C.消化道出血 D.营养不良 E.严重脱水 11.导致血尿酸升高疾病,下列哪项错误 ? A.肾功能衰竭 B.痛风 C.白血病 D.多发性骨髓瘤 E.尿路感染 12.关于昼夜尿比重试验参考值,下列哪项错误? A.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ml~2000m1;B.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1:1; C.12小时夜尿量不应超过750m1; D.尿液最高比重应在 1.018以上; E.最高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应少于0.009。 (D,D,E,B )
原理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四、血清尿酸测定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大部分经肾小球滤 过后90%被肾小管重吸收。肾脏病变早期, 血尿酸浓度首先增高,早期判断肾功能。 文本 成人酶法血清(浆)尿酸: 男性150µmol/L~416µmol/L; 文本 女性89µmol/L~357µmol/L。 1.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尿酸排出减少,血尿酸 升高,比血尿素氮、肌酐升高更早些。 2.体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的疾病:痛风、白血病、 恶性肿瘤等。
原理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五、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胱抑素C )
特点
CysC作为GFR内源性标志物的特点有: 分子量小,肾小球自由滤过,尿中含量甚 微。
特点
产生恒定;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 唯一器官;
特点
血浆CysC含量稳定,不受性别、年龄、 饮食、炎症、肿瘤等影响。敏感性、特 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等指标。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血清肌酐测定
原理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 能: 血肌酐:外源性和 内生性;肾小球滤 过排出体外; 肾小管基本不吸收; 排泄量也较少
血肌酐浓度取决 于肾小球滤过能力; 肾实质受损, GFR降低>正常的 1/3,血肌酐上升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血清肌酐测定
全血肌酐:88.4µmol/L~176.8µmol/L 血清或血浆肌酐: 男性53µmol/L~106µmol/L, 女性44 µmol/L ~97µmol/L。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临床常用的肾脏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的项目常用的有血肌酐、尿 素、尿酸,由于肾脏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很强, 在早期这些检查均不能反映机体真实情况,应该 选择Ccr,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放射性 核素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远端肾小管功能试 验有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透压测定,肾功能试验 的选择应用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昼夜尿比重试验
【原理】 肾脏的稀释功能:大量饮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减少,尿量增多,比重下降; 肾脏的浓缩功能:饮水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增加,浓缩尿液,尿量少、比重高; 通过尿比重的检测可了解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 【方法】 试验日正常进食,每餐含水分500ml左右,不再 另进液体。 晨8时排尿弃去,上午10、12、下午2、4、6、8 时各留尿一次,将晚8时至次晨8时的尿收集在一 个容器内分别准确测定尿量及比重。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尿渗透压测定
原理
方法
参考值
尿渗透压测定
临床意义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尿渗透压测定
【原理】 尿渗透压: 反映尿中各种溶质微粒的总数目,而与溶质分子 量、微粒体积大小无关; 测定尿渗透压比测定尿比重更为准确地反映肾浓 缩和稀释功能; 尿渗透压测定多采用冰点下降法; 【方法】 尿量正常者:晚餐后禁饮8h,清晨留尿送检,同 时静脉采血送检。 少尿患者:随时的任意尿均可送检。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节
肾功能实验项目选择与应用
肾小球滤过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cystantin C; 近端肾小管功能:尿糖、 α1-微球蛋白、尿β2 微球蛋白; 远端肾小管功能;尿比重、昼夜尿比重试验、尿渗透压; 肾脏功能是复杂和精细的,肾脏强大的贮备能力常使早期 肾功能改变无法测出。 肾功能检查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 理学检查等才能对肾病变及程度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检查
一、 远端肾小管 功能检查
(一) 昼夜尿比重 试验
(二) 尿渗透压 测定
(Mosenthal test)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一、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Mosenthal test 【原理】
(一)昼夜尿比重试验
【方法】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临床意义】
1
Ccr较早反映GFR 敏感指标。 GFR降到正常值 50%,Ccr可低至 50ml/min,而此时 血肌酐、尿素氮仍 可在正常水平。
2
评价肾功能损伤程 度 临床上常用Ccr代 替GFR
3
3.指导临床 Ccr< 30~40ml/min:限 制蛋白质摄入 Ccr<30ml/min: 不能应用噻嗪类利 尿剂 Ccr<10ml/min: 进行肾替代治疗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节
肾功能实验项目选择与应用
血尿: 确定血尿后,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明确是肾小球 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进一步查免疫学、肾功能检查等; 非肾小球血尿行影像学、超声、膀胱镜等检查。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节
肾功能实验项目选择与应用
尿频、夜尿增多要注意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肾小管功能检测方法,远端肾小管功能 查尿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透压测定,早期肾功能异常检测 Ccr。 疑及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可查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 白;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选择氯化铵负荷试验,远端肾小管酸中 毒选择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目标检测
1.下列检查哪项不能反映肾功能变化 A.浓缩-稀释试验 B.肌酐清除率 C.尿酮体检查 D.血尿素氮测定 E.血肌酐测定 2.下列哪项是最敏感的肾功能检查方法 A.浓缩-稀释试验 B.尿素清除率 C.内生肌酐清除率 D.血尿素氮测定 E.血肌酐测定 3.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A.肌酐清除率 B.浓缩-稀释试验 C.尿比重测定 D.尿素氮测定 E.尿β 2-微球蛋白 4. 反映远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A.尿素清除率 B.昼夜尿比重试验 C.尿糖测定 D.血尿酸测定 E.尿β2-微球蛋白 (C,C,E,B)
(二)尿渗透压测定
1.等渗尿:
2.低渗尿
3.少尿的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节
肾功能实验项目选择与应用
蛋白尿: 首先检测尿液常规检查,24h尿蛋白定量,选择 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等明确蛋 白尿的来源。 大量蛋白尿>3.5g/24h尿,应进一步检查血浆蛋 白、血胆固醇,明确有无肾病综合征
方法
1.标准24h留尿计算法 2.血肌酐计算法
参考值
成人 80ml~120ml/min; 新生儿40ml~65ml/min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方法】 1.标准24h留尿计算法 (1)试验前低蛋白饮食3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 (2)第4日:收集24h尿量并记录,抽取静脉血2ml~3ml, 将血、尿同时送检。 (3 )测定血、尿肌酐浓度,计算Ccr。 Ccr(ml/min)= 尿肌酐浓度(µ mol/L)×每分钟尿量 (ml/min) /血浆肌酐浓度(µ mol/L) 矫正清除率=实际Ccr×1.73m2/受试者体表面积 2.血肌酐计算法 Ccr(ml/min)= (140-年龄)×体重(Kg) /72 (男性)×血肌酐浓度(mg/dl) Ccr(ml/min)= (140-年龄)×体重(Kg)/ 85(女性)×血肌 酐浓度(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