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聚区建设情况介绍

集聚区建设情况介绍

鹤淇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介绍(2011年8月)一、集聚区概况鹤淇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2008年12月批准成立的全省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集聚区位于鹤壁市区与淇县县城之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

其中,建成区10平方公里,包括铁西工业区和高村工贸区;发展区15平方公里,北起淇河、南至淇县县城、东起京港澳高速公路、西至107国道。

集聚区主要涉及高村镇和桥盟、卫都两个街道办事处,区内现有行政村18个,约5万人。

2009年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2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被省服装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服装推动大奖”;2011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全省10个创新性产业集聚区(试点)之一。

(一)发展定位。

鹤淇产业集聚区主要以鹤淇大道两侧辐射开发建设为主体,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光伏等产业为支撑,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土地集约利用,为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条件,为加快鹤淇一体化进程创造载体。

(二)规划布局。

按照产业集聚、产城互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以鹤淇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沿思德河、鹤辉高速、淇河生态保护带,在由思德河、鹤辉高速、京广铁路分隔成的四大片区中,规划建设机械制造(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纺织服装、食品等园区,形成“一轴、三带、四片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共规划建设五大产业园区: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汽车整车、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规划面积5400亩。

二是纺织服装园区。

重点发展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加工等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

三是食品加工园区。

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

四是光伏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终端产品等项目,规划面积1500亩。

五是出口加工区。

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家电日用品物流、生产资料物流等项目,规划面积3000亩。

二、发展情况鹤淇产业集聚区成立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政府“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和市委、市政府“两个构建”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坚持以开放的理念推动工作,以超常规的措施破解难题,千方百计克服财力紧张等各种困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争取银行贷款、运用BT模式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固定资产建设资金80多亿元,强力推进开发建设步伐。

目前,鹤淇产业集聚区已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规划体系日臻完善。

集聚区发展规划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省政府审批程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9年底获省政府批复,集聚区内土地全部由农业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按照“一区五园”的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了汽车、纺织服装等5个产业园区的详细规划,为主导产业的招商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将朝歌新区打造成鹤壁市副中心的要求,委托高资质的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现代城市标准,在集聚区与县城结合部,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朝歌新区核心区,目前规划已通过评审;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筑博建筑设计院,在鹤淇大道与泰山路交叉口四个角设计代表鹤淇产业集聚区形象的“6+3”标志性工程,目前已定稿,正在招商。

(二)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2009年以来,新引进及续建工业项目46个,总投资6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67亿元。

其中,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新亚500万套高档服装等31个项目已竣工,华晨汽车20万辆载货车一期工程的五个车间正在安装设备,预计近期完成安装调试;浙商、新纯服装产业园和欧斯腾多晶硅铸锭及切片项目已进入施工高潮,部分车间已投产;巴蜀有机食品工业园项目和无锡路达、上海凌野、河南亚富泰、鹤壁华实等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近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19亿元。

分别是投资8亿元的福建加怡进出口贸易公司高档彩印包装工业园、投资6亿元的江苏常高新集团(黑牡丹公司)高档纺织面料项目、投资3.8亿元的朝歌纺织公司12万锭精梳纱及原棉仓储交易中心、投资1.2亿元的河南安普公司TCO光伏玻璃项目,目前这4个项目已全部启动。

在谈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100多亿元,目前正在积极跟踪洽谈。

(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以来,新引进及续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7个,累计完成投资42.17亿元。

道路建设方面。

已建设鹤淇大道、淇园路(一期、二期)、纬四路、纬六路、纬十路等9条道路,共计24公里,基本形成了“两纵七横”的路网格局。

今年新开工建设了纬二路、纬三路、纬五路、纬七路、纬八路、经一路、经二路、经四路等21条道路38公里,全部建成后,将与集聚区已建道路形成“六纵十五横”的多环路大路网格局。

配套基础设施方面。

建设了11万伏和22万伏变电站、日供水3.5万吨的水厂、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供水、天然气、通信等管网也已开始铺设,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入驻项目的条件。

(四)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制度保障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将辖区内高村镇、桥盟街道办事处的14个行政村规划成4个大型新型农民社区。

社区建成后,群众将搬进宽敞、明亮、舒适的楼房。

目前,阳光新型农民社区一期工程34栋楼房主体内、外墙粉刷完成,临街门面房、超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供排水管线和供热管网施工。

古烟朝阳、高村淇园2个新型农民社区已全面启动。

同时,我们还在公共服务、就业引导、社会管理上通盘考虑,积极探索运用“一换、两转、三就”的方式,统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劳动就业等问题,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感受到集聚区发展带来的实惠。

(五)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倾全县之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支撑点。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汽车整车项目推进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汽车配套产业。

新入驻的华晨汽车、无锡路达汽车零部件等9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将达到年产整车20万辆、汽车零部件700万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

纺织服装产业,以高水平印染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档面料和品牌服装。

新入驻的浙商服装产业园等8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家纺、服装加工能力将达到年产8000万件(套),牛仔布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0万码。

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围绕熟食、快餐做文章,推动畜产品向速冻调理制品、快餐和多元化肉食精深加工,小麦向专用粉和高中档面制品加工方向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形成产业集群。

新入驻的巴蜀食品产业园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建成后,可达到年产30万吨高档有机面粉、25万吨膨化烤焙食品的生产能力。

光伏产业,巩固提升多晶硅生产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及关联配套项目,积极开发终端产品,推进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新入驻的欧斯滕多晶硅铸锭及切片、方周石英坩埚等3个项目建成后,全县年产多晶硅将达3000吨以上、多晶硅片500兆瓦、石英坩埚10万只、光伏玻璃70万平方米,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目前鹤淇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开工项目需要。

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的用地指标为300亩,我县作为全省扩权县,每年还可申报四个批次,每个批次不超过525亩,预计2011年批地总量不超过2400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近期开工项目和拟开工项目需用地4000多亩,若按原用地指标分配、审批,将严重制约开发建设。

此外,商住用地可用指标少,对产业集聚区盘活土地资源影响很大。

建议省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重点向鹤淇产业集聚区倾斜,优先保障鹤淇产业集聚区的用地需求,并尽可能多的增加商住用地面积。

(二)资金短缺制约严重。

鹤淇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还非常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个别入驻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资金周转困难,存在投入不足现象。

建议省政府协调各商业银行,加大扶持力度,增强鹤淇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

(三)国防光缆、通信光缆迁建问题突出。

在鹤淇产业集聚区内,国防光缆、通信光缆纵横交错,在项目入驻和建设中,需要进行迁建或保护性施工,但由于国防光缆属于部队管理,通信光缆属省市垂直管理,协调难度很大。

建议省政府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对鹤淇产业集聚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统筹考虑,列出明确的推进计划,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合理衔接。

(四)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问题。

其中供电方面,如河南欧斯腾光伏电力项目是用电大户,未享受市直供电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强;供热方面,虽已纳入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但目前热电联供项目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企业急需解决的集中供热问题日益突出。

建议:省政府尽快协调省、市直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整体实施计划。

四、下步打算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鹤淇一体化为方向,围绕“两提两扩”(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抢抓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平台支撑,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 努力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经济发展主平台、招商引资主载体和城市建设新亮点。

一是全方位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在产业招商上,按照“拉长产业链条,把规模做大;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把产业做强”的总体思路,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三动”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及园区服务组的招商积极性,以市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瞄准产业龙头和名牌企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在城市建设招商上,对已规划的2平方公里的朝歌新区核心区,在完成规划评审的基础上,要将其打捆包装,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启动建设“6+3”标志性工程,抓好鹤壁广厦、福建加怡、鹤壁天鹏等公司投资建设的高档商住小区项目,同步建设商业街、办公区、文化中心等,提升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区域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在招商方式上,坚持大员上前线,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招商,分包领导具体抓招商,力争让一切有投资意愿的项目都能留得住、发展好;开展小分队招商,全面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硬抽人、抽硬人”,组建招商小分队,专职专业抓招商,实施定位、定向、定点招商和坐地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协会招商,提升招商运作水平和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