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李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 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课后作业
一、背诵全诗。 二、每组以“李白”为主题,利用学习过的诗歌人物 形象分析的方法,确定一个学习性题目,小组探究。 参考题目: 1.酒中窥李白 2.李白的狂放与寂寞 3.“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 4.李白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鉴诗歌,体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2.学习诗歌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体验)
浅品 品味 深味
浅品
读准字音 读通文义 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浅品
将进酒 qiāng 金樽 zūn 岑夫子 cén 钟鼓馔玉 zhuàn 恣欢谑 zìxuè 千金裘 qiú
深品
教师范读
深品
从《将进酒》中谈谈李 白的身上体现了哪种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练习: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人
物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形 (遭遇、性格+身份)。
象 答 题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 (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步 (3)形象的特点或表现出的
骤 意义(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 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步骤一) 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只 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自己的孤寂情景,再想象 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 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步骤三)
品味(质疑)
的李白
(遭遇、性格、身份)内容+表 达技巧+蕴含的情感)
酒中品李白
品味 (质疑)
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的?
李白为什么说“与尔同销万古 愁”呢?你认为他“愁”什么? 这种愁为什么又会是“万古愁” 呢
李白主要经历
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 登御筵” 44岁 被排挤 “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 62岁 卒
附:板书设计:《将进酒》
欢
及时行乐
狂
蔑视权贵
悲
人生短促
愤
怀才不遇
愁
怀才不遇 人生短促Fra biblio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