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二章解析

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二章解析


流域形状系数 流域平均宽 度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f = B / L
= F / L
2
流域平均高度H(m)与平均坡
度J 将流域划分成100以上的正 方格,定出每个方格交叉点上的
高程及坡度,这些格点的高程和
坡度的平均值为流域平均高度和 平均坡度。
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
地质构造、土壤特性、植被、 湖泊及沼泽等情况,都是与流
域水文特性密切有关的自然地
理特征。
三、流域水量平衡
在一定时段内,进入某流域的水 量:降水量P、凝结量E1,地面径流量 RS1,地下径流量RG1,流域初始蓄水量 S 1。 流出此流域的水量:蒸发量E2, 地面径流量RS2,地下径流量RG2,时段末 蓄水量S2。
这一流域任意时段的通用 水量平衡方程
P +E1+RS1+RG1+S1= E2+RS2+RG2+S2
露点
水汽量不变,在气
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
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的温度 称为露点温度。
饱和湿度 在一定温 度下空气中最大的水汽含 量称为饱和湿度。如果空 气中的水汽量达到了饱和 或过饱和,多余的水汽就 可能发生凝结。
如果地面有团湿热未饱和 空气,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上升, 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当降到 露点温度以下时,就会达到过 饱和而发生凝结,形成水滴。 一旦水滴不能被上升气流所顶 托时,在重力作用下降到地面 成为降水。
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 河;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
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 陆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和青 海的格尔木河等。
2、河流特性
河流长度 L(km) 简称河长, 自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长度,在地 形图上量出。
河源 河口
河流横断面 垂直于水 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 简称断面。断面内通过水流 的部分称为过水断面,其面 积称为过水断面面积,单位 2 m。
地形雨 空气在迁移途 中,因受地形作用而被抬升, 动力冷却而成云致雨。降雨 特性随空气自身温湿特性, 运行速度以及地形特点而异。
锋面雨 具有均匀的温湿特 性,在气压场作用下向同方向移 动的大气团称为气团。气团形成 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范围的性质 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广阔的海洋、 冰雪覆盖的大陆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水文循环 河流与流域 降水 下渗 蒸散发 径流
水文循环的概念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不断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 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 的往复循环过程。也称为水 循环。
第一节 水文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 输送到大陆而形成降水。其中一 部分以径流的形式从河流汇归海 洋;另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大气。 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 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R PE
第三节 降水
一、降水成因 水汽压 空气中的水汽压力。 单位为hPa(百帕),用于度量 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压值大 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饱和水汽压 在一定温度 下,空气中水汽压的最大值。
温度越高,空气中饱和水汽压 越大,反之则越小。
饱和差
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的实际水 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若实 际水汽压超过了饱和水汽压, 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就会发生凝 结。
流域面积F(km2) 在地形图 上定出流域分水线,然后量出它 所包围的面积。
流域面积
分水线
河流
河网密度 流域内河流干支 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 河网密度,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 密集程度。

河网
l
i
i
F
流域长度L(km) 流域的轴长。
流域平均宽度B(km) 流域 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
B = F / L
水汽、上升运动和冷却 凝结是形成降水的三个因素。 在水汽条件具备时,水 汽冷却凝结的主要条件是空 气垂直上升运动。
二、降水分类
降水常按照使空气抬升的 原因分为对流性降水、地形性 降水、锋面性降水和气旋性降 水,习惯上把它们分别称为对 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气旋 雨。
对流雨 是因地表局 部受热而发生垂直上升运 动所形成。因上升速度较 快,形成的云多为垂直发 展的积状云,特点是雨强 大,雨面小,历时短。
河流断面
河流纵断面 河流中沿 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 的连线称中泓线,沿中泓线 的断面称为河流的纵断面。 河流纵断面能反映河床的沿 程变化。
落差 河段两端的河底高
程差
h h1 h0
河道纵比降 单位河长的 落差。当河流纵断面近于直线 时
h J L
二、流域
河流某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 该断面的流域。 流域的周界称为分水线。 地面分水线闭合且与地下分水 线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流域各条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 系统称为水系,河系或河网。
一、河流
1、河流形成和分段
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称 为河床或河槽。 枯水期水流所占部分为基 本河床,或称主槽;洪水泛滥 所及部分为洪水河床,或称滩 地。
面向河流下游,左边的 河岸称为左岸,右边和河岸称 为右岸。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 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 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
河流的发
源地,多为泉水、溪 涧、冰川、湖泊或沼 泽等。
上游
紧接河源,
多处于深山峡谷,坡陡 流急,河谷下切强烈,
常有急滩瀑布。
中游
河段坡度
渐缓,河槽变宽,两 岸常有滩地,河床较 稳定。
下游
河流的最下
段,一般处于平原区,
河槽宽阔,淤积明显, 浅滩和河湾较多。
河口
河流注入海洋
或内陆湖泊的地段,因流 速骤减,泥沙大量淤积, 往往形成三角洲。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 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 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 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 局部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或 内循环。
从海洋直接输送到内陆的 水汽,通过陆地循环,水汽逐 渐向内陆输送,在输送过程中 会沿途损耗,故内陆距海洋越 远,输送的水汽量越少,降水 量越小。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令E=E2-E1 代表净蒸发量, 则上式成为
P +RS1+RG1+S1= E +RS2+RG2+S2
对于闭合流域,RS1=0,RG1=0, 令R = RS2+RG2 ,ΔS =S2-S1 ,水量 平衡方程为
R = P - E -ΔS
对多年平均情况而言,ΔS 的多年平均值趋近于零,水量 平衡方程简化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