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PPT课件
辅助降血脂的功能性食品PPT课件
分解供肌肉组织能量
剩余部分含胆固醇较高,被肝脏清除
乳糜微粒的半衰期 5—15min
脂蛋白脂肪酶(LPL)需由apoCⅡ所激活, 但apoCⅡ必需由高密度 脂蛋白提供
6
.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肝脏 VLDL 血液 HDL(胆固醇和apoC)
甘油三脂
脂肪酸 脂肪组织
变小的VLDL
甘油三脂
LPL
研究发现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氧自由基有关,氧 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作为脂质氧自由基的 携带者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14
.
(二)高血脂对机体的影响
1. 长期高血脂症(高胆固醇、高三酸甘油酯、高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是缺 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
2. 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是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 素。
不经LDL受体介导进入细胞没有反馈作用 LDL半衰期 2—4天
8
.
4.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由肝脏合成 血液(胆固醇酯化形成胆固醇酯)
酯化的向颗粒内部移动胆固醇
HDL
VLDL
表面胆固醇浓度降低
脱酯的胆固醇向HDL表面扩散
HDL摄取肝外组织胆固醇后将其带入肝脏被清除, 称为胆固醇清道夫 HDL半衰期为3--5天
15
.
四、营养防治原则
1 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2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3 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4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5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 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16
.
五、评价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常用指标
1.血清总胆固醇 2.血清总甘油三酯 3.动脉硬化指数 4.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 5.HDL胆固醇 6.LDL胆固醇
4.高血脂症-胆固醇 高于230mg%,甘油三酯高于130mg%
5.高血脂症=高脂蛋白血症
10
.
各种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变化比较
分型
脂蛋白变化
Ⅰ(高乳糜微粒血症)
CM↑
Ⅱa(高β脂蛋白血症)
LDL↑
Ⅱb(高前β脂蛋白血症)
LDL↑,脂蛋白血症)
VLDL↑↑
Ⅴ(高乳糜微粒和前β脂蛋白血症)VLDL↑,CM↑
中间脂蛋白
脂肪酸
LDL(低密度脂蛋白)
VLDL半衰期 6—12h
7
.
3.低密度脂蛋白(LDL)
由VLDL LDL, 为运送胆固醇及酯的工具
LDL 与细胞膜上LDL受体结合
氨基酸 脂肪酸
移入细胞 形成吞噬体
细胞溶酶体
酶解
融合
胆固醇
激活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促进胆固醇再酯化
反馈性地抑制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 -羟- -甲戊二酰CoA还原酶
素-1等,这些细胞因子促进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增生并迁移至内皮下; 5. ox-LDL不能被正常LDL受体识别,能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 体识别而快速摄取。
13
.
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细胞凋 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凋亡的细胞主要是平滑肌 细胞(VSMC)和巨噬细胞。VSMC的变化是动脉粥 样硬化最重要的病理特征,它的增殖或凋亡都会对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4
.
(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载脂蛋白
磷脂
外 层
胆固醇
脂蛋白 核心
甘油三酯 胆固醇酯或胆固醇
甘油三酯主要构成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核心
胆固醇酯主要构成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核心
5
.
(四)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功能和性状
1.乳糜微粒
乳糜管等 脂蛋白脂肪酶(LPL)
合成新甘油三脂
乳糜微粒 血液
脂肪酸
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酯、游离脂肪酸和糖
1.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分成apoA, apoB, apoC, apoD
2.脂类 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中占86%,为外源性的; 甘油三酯在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占55%, 为内源性的, 胆固醇 及酯仅占14%; 胆固醇及酯在低密度脂蛋白中占44%,甘油三酯仅占12%;
第四章 辅助降血脂的 功能性食品
LOGO
.
1
本章要点
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2 高脂血症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3 评价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常用指标 4 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物质
2
.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电泳分类法(按迁移率大小 分四类)
乳糜微粒 脂蛋白 脂蛋白
12
.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LDL被动脉壁细胞氧化修饰后具有一系列促进粥样 斑块形成的作用。 1. ox-LDL有强单核细胞趋化作用,使其聚集在一定部位,进入
皮下; 2. ox-LDL对内皮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3. ox-LDL抑制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张力的调节; 4. ox-LDL刺激血管壁细胞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
5.清蛋白-非酯化脂肪酸复合体
半衰期2—3分钟
9
.
二、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1.冠心病及起因
2.动脉粥样硬化及与年龄的关系
3.血浆中的脂类和脂蛋白 甘油三酯(20-110mg%) 磷脂(110-120mg%) 胆固醇及酯(110-220mg%) 游离脂肪酸(6-16mg%)
除游离脂肪酸是直接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输外,其余的脂类则均与 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脂蛋白转运。
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血浆 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 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降低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血浆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死亡率及其危险程度 呈正的曲线关系。
长期控制血胆固醇在合适的水平,可预防动脉 粥样硬化,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少动脉粥样斑块。 高甘油三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整个血 脂代谢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 化形成。
血脂变化
TG↑,Chol正常或稍↑ Chol↑,TG正常 Chol↑,TG↑ Chol↑,TG↑
TG↑↑,Chol正常或偏高 TG↑↑,Chol正常或稍↑
我国的各型高脂蛋白血症中以Ⅱ型和Ⅳ型发病率为高。
11
.
三、高血脂的危害
(一)高血脂对人群的危害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
前脂蛋白
2.密度分类法(按其在离心场 中沉浮状况分四类)
原点 1球蛋白位置 球蛋白位置 脂蛋白前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密度
低于0.95 0.95—1.006 1.006—1.063 1.063—1.210
3
.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