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研究性论文基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思路[摘要]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不同的海洋科技进步速度导致主导海洋产业的更迭,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文章分析了制约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科技因素,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强第一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海洋油气、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推进潜在高增长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海洋共性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制约因素;战略重点[[[[[中图分类号]][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0)10-0140-04]The Analysis of Mar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n the Basis of Marine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ChinaQiao Junguo(Marin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5)Abstract: Marine technique progress produce new marine industry, different rates of marine technique progress results in the change of domain marine industry,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restrictions of main marine industry,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Mari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it puts forward advices for mari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hat implements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what's more, put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need to develop the ocean deep-water oil and gas min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promoting potential high-grow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marine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marine industrial common technology can be viewed as partial of government efforts.Key words: marine industry;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trictions; strategically emphasis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对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贡献中国海域空间广阔,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大陆岸线1.8万多公里,滩涂面积2.1678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加大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海洋事业发展迅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1996年至2008年,年均增长18%,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003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到“十五”期末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2008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总量达2.9662万亿元。
综观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有两个特点。
(一)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中国海洋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的仅包括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沿海造船业和滨海沙矿业,且一直延续到1985年。
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体制改革的转折点,改革开放这种体制创新大幅度地提升了所有产业的生产效率。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体制改革对产业增长的贡献可以认为是系统因素。
这五个产业相比其他涉海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技术进步和扩散较快。
通过借鉴陆地石油开采的经验和引进海洋石油勘探开采技术以及渤海海底石油的发现,海洋石油产值增长迅速,1985年产值达5.26亿元,海洋油气业首次纳入海洋经济的范畴。
此后,较深海域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查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物医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
如第一代抗脑血栓降血脂的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自投放市场以来产值达数十亿元,2001年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业总产值为20.87亿元,成为增长潜力较大的海洋产业之一。
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海洋淡化成套设备推广应用,海水利用产业影响力逐渐增大,2001年纳入海洋经济范畴,2008年海水利用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
上述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扩展的历史表明,每个海洋产业的兴起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
到2008年为止,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产业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已渗透三次产业的十五个类别。
(二)海洋科技进步速度不同导致主导海洋产业更迭,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1978年至1985年期间,很多渔船采用二桨二机或三桨三机增大推进功率,到达较远的海域进行生产,加上助渔设备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海洋捕捞业的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在海水养殖、海洋水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捕捞业的高速增长使得海洋水产业的产值占整个海洋经济总产值的一半左右。
1986年至1996年期间,海洋捕捞业年均增长约11%,但是以对虾规模化养殖、海水种苗人工繁育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海水养殖业的暴发式增长使得在此期间海洋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28%,海洋水产业总值占同期海洋经济总量的一半,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出口导向型的战略促进外贸需求高速增长,沿海造船技术的突破和港口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海洋交通运输和沿海造船产业与同期海洋渔业的增长幅度接近,因此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受海洋石油勘探及开采技术进步及扩散影响,尤其是南海珠江口盆地流花11-1亿吨大油田的钻探成功,海洋油气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40%,从1991年开始超过海洋盐业产值,成为增长强劲的主导产业之一。
1996年海洋经济中产值居前六位的是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油气业、沿海造船、海洋盐业。
1997年之后,一方面受渔业资源衰退的影响,另一方面海洋渔业特别是养殖业自身发展面临病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海洋渔业的增长幅度逐年放缓,1997年至2006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8%左右,产业地位逐渐下降。
而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5%以上,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05年滨海旅游产值居于首位。
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开拓了人类在海上的生存空间,多个大型海洋工程项目投入施工,海洋工程建筑业增长迅猛,2007年增加值为342亿元,占整个海洋经济增加总值的3.28%。
在此期间,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各种浅海石油平台、深水导管架和浮式储油轮,丛井斜井的钻探技术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些技术创新使得海洋油气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4%左右,产业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到2007年底,海洋产业产值居前六位的分别是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在主导海洋产业更迭、海洋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海洋产业的结构也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2008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例为5∶47∶48,海洋产业结构先于陆域产业升级至“三二一”模式,尽管第三产业只比第二产业多了1个百分点。
①二、制约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科技因素海洋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受到科技的制约,开发伴随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
世界上发达国家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而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
②海洋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产出效率较低,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不高、科技转化率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一)第一产业的技术工业化改造不彻底海洋捕捞业是指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获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的生产行业,其中渔船及其装备水平代表着捕捞技术的先进程度。
首先,中国机动渔船发展与国际上大型化的趋势相反,单位船只功率越来越小。
2006年全国机动渔船中功率小于45千瓦的小船占总数的77.72%,③这些小船只能在近浅海作业,加重了近海渔场的压力。
其次,作业渔船船龄都较长,其配备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等设备都相对落后。
绝大部分渔船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捕捞作业方式,甲板工作、驾驶、捕捞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航助渔电子仪器设备装备率较低。
最后,选择性渔具应用少,不利于缓解近海资源衰退压力。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做过一些刺网、拖网的选择性研究工作,到90年代也曾进行过网目形状对选择性影响的研究工作,但都没有深入延续下来。
海水养殖业在种质与育种、饵料与营养、病害防治、养殖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主要海水养殖种类,如扇贝、对虾等大部分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经过累代养殖,出现了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严重等问题。
有相当数量的育苗场、繁育场的设施、设备条件十分简陋和落后,影响了苗种的质量。
10—30米等深线以内水域增养殖资源利用率不到10%,滩涂利用率为50%,港湾利用率高达90%以上,布局不合理。
传统的海水养殖业未赋予现代化的内容,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对接率低,渔业科技含量低。
(二)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水产加工企业对新的设备、技术、工艺等消化吸收较慢,多数水产品以鲜货方式直接销售,附加值低,精深加工率不高。
2008年水产品加工率只有33.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75%的加工率。
精深加工的比例就更少,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加工的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高,加工过程中的鱼头、内脏、鱼鳞等废弃物,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有价值的成分尚未充分提取和利用。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基本上都在近海大陆架上,水深不超过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