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论文、学案、课件等)高考语文备考: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论文、学案、课件等)新高考高考语文备考: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论文、学案、课件等)资料来源:“四川高中语文教师团队超级群”一、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片段)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二、假设分析法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例如: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片段)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三、条件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例如:邰丽华等人……经历重重磨难,表演出了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
这是何等的坚强啊!其实,坚强就是要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命运不公的重担。
只有坚强地面对,才能在无声的世界中,克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难,舞动出音乐的旋律,表演出绝美的舞姿。
(《坚强的力量》片段)文章先用一句“这是何等的坚强啊!”提出论点,紧接着作了较为到位的分析,最后用“只有……,才能……”的句式,进一步分析了事例存在的条件,将分析引向深处。
四、意义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等。
例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他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
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舍得》片段)文章的前两句属于必需的记叙,后两句关于高尔基“舍弃”“守住”的分析体现了的认知水准,特别是最后“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一句,一锤定音,很好地论证了“舍”与“得”的关系。
五、比较分析法用与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
例如: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论“从谏如流”》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六、辩证分析法主要体现在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辩证地去分析问题。
例如:班门弄斧,其原意是批评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在行家能手面前故意卖弄的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再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它就不切实际了。
试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敢于超过前人的精神,没有敢于向名人挑战的魄力,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向前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何时才能实现?(《班门弄斧》片段)辩证的分析常常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令观点独树一帜。
:孙立志《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年2月学校年级高二学科语文导学案主备复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导学案编号课题:片段作文评讲——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训练课型:展示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讨论分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改进的方法,掌握基本的议论文要求。
2、进一步强化因果分析法的运用。
3、通过自学阅读积累相关的事例和名言,提升语文素养和培养人文精神。
【知识链接】一、因果分析法1、示例:精彩的生命源于忍辱负重。
(提出论点)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
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他经历了宫刑之痛,国君之恨,乡亲父老的白眼。
他曾经哭泣过、孤独过,最终,司马迁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使生命之树精彩。
(列举事例)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忍辱负重,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而是一个在屈辱面前能屈能伸的忍者,在屈辱面前越战越勇的斗士。
唯有忍辱负重,方能让生命精彩。
(分析议论)2、小结:思路:(针对结果)提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论点)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建议句式:为什么这样?正是因为……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二、假设分析法1、示例: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所以得到精彩的生命。
(提出论点)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坚持不懈,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没有他对人生的愤世嫉俗,深刻理解,哪里会有文学巨著《红楼梦》的诞生?……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付出,所以活出生命的精彩!(运用假设法连续使用两个事例进行论证论点)2、小结:思路:反面假设(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结果展示—正面强调关键:围绕论点假设,虚实对比中强调论点。
建议句式:建议句式:如果没有……那么(哪里会有)……;如果……那么……;倘若……就……;假如……怎能(哪会)……三、作文题目回放以“放弃,是一种智慧”为观点,运用“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各写一段话,每段话200字以上。
【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读,独学,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作文评改反馈一:展示要求:分小组在黑板展示。
其他同学关注展示内容,准备质疑补充。
你能说出下列文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吗?1、精彩的生命源于懂得放弃。
有人认为放弃只会是一种错误,凡事都应该坚持不懈,那是不一定的。
就像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问题一:论点的概述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偏题了。
措施一:明确论点或题目,不要随便用其他的词语或句子更换,要学会扣题。
2、假如我们在考试中没有先放弃不会做的题目,而在那死做那题浪费了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后来容易、有把握的题目,那样次豆腐乳0020的成绩只会让自己更加不满意。
问题二:论据过于浅显,不够典型,思想深度不够,说服力不强;表达口语化。
措施二:平时多积累名人的事例或较为著名的例子;加强背诵,不断学习。
3、假如比尔·盖茨没有放弃上大学,就不可能有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假如鲁迅没有弃医从文,就不可能有中国人的崛起,乃至今天美好的中国;假如李密没有放弃做官,就不可能写出“至孝”之作《陈情表》。
问题三:论据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缺乏严谨性,甚至因果关系不成立。
措施三:注意逻辑关系。
4、放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策谋。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几多文人墨客笔下,“三国”是个品味不穷的时代。
话说蜀相诸葛亮,能言善辩,机智过人。
是的,我同意诸葛亮的确聪明。
有“刘备白帝城托孤”一案:刘备临终前口口声声说过:朕若死,孔明可罢黜刘禅自继王位。
但刘备真的忍心将万世祖业从亲生子手中拿去吗?刘备爱他的“阿斗”胜于一切。
他这样说,是让孔明难堪,因为若孔明真的登基称王,百官后人会如何想?如何评价诸葛亮这一代谋臣?刘备这句话,表面是一种信任,其实更像是一种戏谑,一种试探。
孔明若真走马上任,这显然与他号称“至忠”的《出师表》精神相悖。
我不否定诸葛亮有他自己的野心,但在考验面前,诸葛亮选择了放弃,因为他的先知,他清楚自己的身份爵位。
或许孔明有一丝不甘,但为避嫌,为名节,他做到了放弃王杖。
问题四:论据过长,占的篇幅大,议论很少,本末倒置。
措施四:论据要简洁。
问题五:论据在叙述或议论的过程中,偏离了要论证的论点措施五:论据的叙述或议论要扣题,要学会经常点题。
6、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你还发现有其它问题吗?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标准,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作文评改反馈二:展示要求:口头展示。
1、吐字清楚,语速适当;切中问题,条理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记录,准备质疑补充。
运用假设分析法的片段总体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这种分析方法。
下面是学生范文示例。
你能说说这个文段有哪些优点吗?(洪紫盈)放弃,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有句古话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是谁说放弃就是失败,就是愚蠢的行为呢?如果张怡宁没有放弃跳芭蕾舞,就没有她在乒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如果翁虹没有放弃跳舞,就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如果刘翔没有放弃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就不可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奖牌。
这些人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放弃,没有他们的适时放弃,就不会有他们之后所创造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弃,学会用这种“另类”的智慧去对待人生,或许下一个奇迹就属于我们!优点:论点的表述符合题目要求,没有偏题;论据简洁,典型,使用排例,内容充实,能有力地论证论点;分析议论紧扣论点,恰当点题;正确运用假设分析法。
作文评改反馈三:展示要求:口头展示。
1、吐词清楚,语速适当;切中问题,条理清晰。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记录,准备质疑补充。
大部分同学不懂运用因果分析法,没有找准因果关系,导致议论不能很好地为论点服务。
对比下面两段文字,请找出文段中的因果关系。
1、放弃是一种智慧。
作家冯骥才年轻时曾被选进市篮球队,但技艺平平,毫无进展。
接着他开始从事绘画,然而奋斗数年也还是默默无闻。
最终,他将目光投向写作,从此名声大振。
为什么冯骥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懂得一次次的变通,一次次的放弃。
(或:冯骥才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变通,一次次的放弃。
)龙应台有句话说得好:“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