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展(转载搜搜钢电子商务网)
创建时间:2008-08-02
宽展(spread)
轧件在轧制前和轧制后的宽度变化量。
金属在塑性变形前后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当轧件在高度上被压缩时,其长度和宽度会有相应的变化。
按照金属沿宽度方向上流动的自由程度,宽展可分为3种,即强迫宽展、自由宽展和限制宽展。
影响宽展的因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较复杂,在不同的条件下,宽展值可以是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宽展是进行孔型设计、压力计算和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参数。
宽展的度量宽展值的大小与压下量、接触表面摩擦状况、变形区几何尺寸及形状等因素有关,通常用宽展量、宽展率和宽展系数表示。
宽展量一般宽展量包括滑动宽展量ΔB1、翻平宽展量ΔB2、鼓形宽展量ΔB3部分,即
ΔB=ΔB1+ΔB2+ΔB3。
滑动宽展量是变形金属在与工具的接触面上,由于产生相对滑动而使变形金属宽度增加的量;翻平宽展量是由于接触摩擦阻力的原因,变形金属的侧面在变形过程中翻转到接触表面上来,使轧件的宽度增加的量(见翻平);鼓形宽展量是变形金属侧面变成鼓形而造成的宽展量(见单鼓形、双鼓形)。
通常理论上和计算中所指的宽展量是将轧制后轧件横截面转化为同一厚度的矩形之后,其宽度与变形前宽度之差。
宽展率宽展量与轧件原始宽度之比的百分数(%),即,为表示相对宽展程度的变形程度。
宽展系数轧件变形后宽度和变形前宽度之比,即ω=B h/B H。
它同压下系数节和延伸系数产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宽展的计算宽展的计算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轧件的初始厚度H和终了厚度h、压下量Δh、轧辊直径D、轧件的初始宽度B H、轧辊和轧件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f等。
精确确定各种因素的定量关系尚很困难,常用的计算公式多数建立在半经验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用于计算冷轧时宽展的公式
(1)采利科夫()公式(1953年)
式中ΔB为宽展值,R为轧辊的半径,f为摩擦系数,压下量Δh=H-h。
该式小考虑外区和轧件宽度的影响,并且认为前滑区的宽展很小,可以忽略。
如以弦近似地代替接触弧,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为了考虑轧件宽度和外区张力的影响,采利柯夫公式有如下的形式:
式中σH为后张力,σs为屈服应力,C B和Cσ分别为宽度和张力的影响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
(2)格利什柯夫()公式(1958年)
式中ε表示相对压下量。
用于计算热轧时宽展的公式(1)贝奇曼(H.Bechmann)公式(1950年)
(2)舒拉列夫(M.V.Shuralev)公式(1958年)
(3)斯帕林(L.M.G.Sparling)公式(1961年)
4)乌萨陶夫斯基(Z.Wusatowski)公式(1965年)
(5)海尔米和亚历山大(A.Helmi,J.M.Alexan—der)公式(1968年)
(6)巴赫契诺夫()公式(1950年)
(7)古布金()公式(1947年)
(8)艾克隆德(S.Ekelund)公式
式中t为热轧时轧件的温度,计算得到的是轧件在轧后的宽度的平方,经开方之后减去轧前的宽度才得到宽展值。
孔型轧制时宽展的计算孔时轧制时的宽展比在平辊轧制时复杂得多、要考虑下面的特点:孔型轧制时,沿轧件宽度上压下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计算方法应有所不同;沿轧件的宽度上,轧件与轧辊的接触是从入口端开始逐渐扩展的,存在接触的非同时性以及非接触区域对接触区域的金属流动所起的抑制作用;孔型内有凸形辊面,又有孔型侧壁,强迫宽展和限制宽展会同时存在;沿孔型的宽度方向’牟L 辊的直径是变化的,轧件各部分的线速度有差别,这对宽展产生明显的影响,宽展等于零或小于零即负宽展的现象都可能出现。
相关词条:
宽展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