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
“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
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
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过程
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那么,继隋
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
PPT
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
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那么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
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
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
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
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
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
列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展示表格,评价。
评价唐太宗。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
所以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二、女皇帝武则天
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心地毒辣的女皇帝;她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皇帝;她是一个有强烈权力欲望的女皇帝……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皇帝呢?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武则天
政治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用人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
经济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治世局面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展示表格,评价。
郭沫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边疆;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展示PPT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忆昔》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什么情景?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从材料中我们看出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很有能力。
那么,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最后一列。
唐玄宗
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用人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姚崇、宋璟)
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治世局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展示表格,评价。
合作探究,提炼升华
一、展示表格,提出问题: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用人: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唐太宗、唐玄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武则天)。
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经济。
二、课堂练习
1.(2016·衡阳中考)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就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C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C.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D.击败东西突厥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聊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B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4.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D )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
禁建新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禹州中考)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
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故出现政治清
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初出现哪两个盛世景象?
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原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等。
(3)上述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经验?
答: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教学反思:1、教师运用直观性强的历史图片与记录片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旁佐,既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历史观。
2、课堂以多种形式,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如古筝《春江花月夜》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回到古代的感觉;唐太宗与武则天的资料片的介绍,通过欣赏他们的图象、生平事迹,对他们的历史有了感官的了解;通过唐太宗纳谏小品的演绎使学生双方的参与性大增,课堂气氛活跃了;相关数据与诗歌的展示,使学生客观性地了解了唐代的繁盛。
3、学生对如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限于主观,缺乏相关的事实辨证,未用摆事实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