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簧乡民主自治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是现形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广大农民在基层社会生活中,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自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的一项战略目标,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全面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村民自治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受到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个体素质及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民主选举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在传统封建意识影响下,一些农村家族宗族观念仍然比较浓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排斥性又构成了农村中的派性因素。
调查表明,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占5.8%,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只占53%。
这些因素显然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对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村民自治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村民会议,村民通过村民会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一些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擅自作主的现象时有发生;交给农民讨论决策的事项多是一些需要他们出钱出力办理的事情,而在决定村干部工资补贴、集体收益分配、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时,忽视农民参与权、决定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村民和村民代表难以有序、有效参与到整个村务管理过程中来,形成了以村委会或村“两委”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村民自治的过程的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村委会选举过程的监督和对村委会日常工作的监督。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
村务公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比较敏感的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有的村干部怕麻烦不想公布,怕监督不敢公开,甚至对村务公开有抵触情
结;有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有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村干部素质偏低、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存在,村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思路不清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
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班子整体合力不强,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有些村党支部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建工作。
二、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的建议
推进我县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处理好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切实提高民主素养,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应有的作用,形成协商互动,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根本保障,是解决村民自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建议乡成立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列入乡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做出规划、制订方案、提出要求,在全县进一步全面推行村民自治。
(二)加大村委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
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知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一是运用建立村民法律学校、开辟村民法律宣传拦,开展"法律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继续组织开展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村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到既享有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二是继续做好对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村民自治主体的观念;三是继续做好对村党支部及其成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积极支持农民当家作主。
(三)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大力推进以"海选"、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工作,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开展示范村的验收、命名表彰活动,推动全县村民自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
同时,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
完善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
建立以“群众评民意、党员评表率、组织评党性”为主要内容的“三票评议”农村干部的办法,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农村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
实施“三票评议”制度,就是在农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基础上,通过群众、党员、上级组织三个层面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综合运用,有针对性解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票评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党委具体实施。
实施“三票评议”能够较好地落实党员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民主权利,实现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改进工作,加强村干部在任期中的动态管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