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

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对策来源:网络编辑:admin 日期:2010-2-7 21:55:29 点击:102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是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谁不会当老师?”之所以有人这样说,一是反映了说话人对教育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老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这话听起来可能不太舒服,但这是实在话。

我本身就是一个一线教师。

我知道一线教师的辛苦。

看着老师们费神费力、整日忙忙碌碌;看到老师们被学生气得浑身发抖;看到老师们对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我就更加感觉汇集“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是多么重要和迫切。

我希望老师们的头脑里能储存尽可能多的教育案例和预案。

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老师们就能够从容面对;对待问题学生,老师们就会有更多的办法。

我们不但要做到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事件,更要预防各种事件。

我希望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老师们都参与进来,群策群力,一起把这件事情办好。

我所提供的分析和方法纯属个人愚见,并不是科学的结论,也未必有效。

老师们还是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写作业】不写作业是学生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最为疼痛的问题。

据我观察,对待不写作业的学生,老师们采取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硬”功,包括罚作业,请家长,甚至有的还搞点体罚。

一种是“软”功,主要是感情投资,以期学生能够“立地成佛”。

我以为,这两种方法可能有一定的效果,甚至还可能“效果明显”,但是潜藏的危险还是挺大的。

我们不怕问题暴露出来,就怕问题查不出来。

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1、不会做。

有的学生不写作业是因为他不会做。

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要解决“会做”的问题,而不是罚他作业。

罚作业只能逼着他们加入“抄作业”的行列。

2、忘记了。

有的学生的确是经常丢三落四,这是习惯不好的缘故。

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我主张给他们准备一个专门的记作业的本子,安排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检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负责校对每天的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应该可以见效。

3、家长把作业撕了。

有的学生作业没有交是因为作业被家长撕了。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挺严格,动辄就把孩子的作业给撕了。

我们楼上就有一位,有时候孩子写作业要写到10点多钟,还有的时候就完成不了了。

对这类学生,我主张先给家长支招。

让孩子先写一行,可以,就作为一个标准,告诉孩子如果低于这个标准是要重写的。

刚开始,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作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等一段时间养成习惯后再最后检查。

切忌等孩子好不容易写满一页,家长一下子全给撕掉,这样多数情况下孩子是会起逆反心理的。

4、落在家里。

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会把作业落在家里。

这里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偶尔为之。

这类孩子,我主张充分信任,叮嘱孩子注意一下即可;一种是惯犯。

这类孩子也属于行为习惯不好的缘故。

批评和惩罚作用不大,我主张从源头上抓起,即从良好习惯的养成上着手。

这个任务老师一个人完成不了,必须得家长配合才行。

比如,写完作业后,让家长监督孩子把作业一样一样按顺序放入书包,不要等第二天早晨匆匆忙忙的来不及。

5、特殊原因。

有的孩子不写作业,的确是因为特殊原因。

比如,有的孩子家长是做小买卖的,孩子每天都要在父母的店铺里写作业,肯定就写不好,或者有些作业干脆就做不了。

对这样的学生,我建议和父母好好商量一下,尽量让孩子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通常家长都会积极配合。

再比如,晚上家里来客人了,到很晚才离去,孩子的作业没法按时完成;或是全家外出,很晚回家。

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很少的,只要孩子过后能补上,就不要追究。

【上课走神】老师最忌讳上课时有的学生走神。

为了对付学生走神的情况,老师采取了很多方法。

比如:有的老师采用突然提高声音或突然停止不讲法,有的老师会采用提问法,有的老师会采用罚站,有的老师会采用丢粉笔头……可谓五花八门。

这些方法中当然有值得借鉴的好方法,当然也有不好的方法,甚至有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抵触的方法。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我们还是先分清楚原因再说。

1、课堂缺乏吸引力。

毫不隐晦地说,我们有些课堂的确很不精彩。

无论是课堂语言,还是课堂内容都生涩难懂,这样,就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我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先从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做起。

2、学生已经学会了。

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一般来说是按照中游学生的水平来确定的。

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对于中游学生来说,刚好能够满足需要;而对下游学生来说,则有些吃力;而对上游学生来说,则可能无事可干。

一旦无事可干,孩子就会走神。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老师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所区别,让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有事可干。

3、听不懂。

和“已经学会了”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上课根本就听不懂。

一开始,他还能努力地听讲,可是不一会的工夫他就筋疲力尽了。

所以,干脆就想点快乐的事情吧。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老师要分层次讲课,让下游的学生不至于灰心丧气。

4、有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对于学生来说,稍微新奇一点的东西就比学习有兴趣。

比如一块卡通橡皮;一只动物造型的转笔刀;一支彩色的铅笔;一张魔兽卡片;一根橡皮筋,一团橡皮泥,一个小纽扣,一根枯树枝……都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和家长联手,不要给孩子买那些奇形怪状的、色彩斑斓的学习用品,一面使孩子分神;同时教师也要努力想办法,让孩子充分进行脑力劳动,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抓住了。

有必要的话,可停顿一下或是轻咳几声,以提醒走神的学生。

5、疲劳。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左右。

即使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也很难保证他整堂课都精神饱满,聚精会神。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老师在每一堂课的中间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大脑,做做游戏、猜猜谜语、说个小笑话等等,不要搞疲劳战术,也不要搞“车轮”大战。

6、有心事。

有的孩子有心事,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憋在心里。

可孩子毕竟还小,他不会掩饰,所以不自觉就流露出来。

对这种情况,我建议班主任或是任课老师要在课后和孩子好好谈谈,努力排解他的心事,帮助他战胜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切忌严厉批评,经验证明,此类事件弄不好会影响师生关系。

{【学习困难】在班级里总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表现各不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主张分别对待。

我不赞成动辄用“道德品质”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因为这样无助于事情地解决。

1、基础差,跟不上趟。

有的学生学习吃力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基础太差。

比如,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考试卷的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基本上是空白的,我当时也是很生气,怪他懒,多写一写不就会了吗?可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问他为什么空着?他不好意思地说,他不认识拼音。

也就是说,汉字和拼音对他来说是两张脸。

所以,后来我就告诉他,在写词语的时候,一边写一边轻声读,一边轻声读一边写,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效果好多了。

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建议要查找他跟不上趟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2、对学习无所谓。

都说现在的孩子有个性,的确如此。

班级里总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的冷淡,甚至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首先要知道:完全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有时候,他外表的冷漠正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迫切。

怎么这样说呢?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孩子的内心来说,都有一种成为好学生的美好愿望。

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所以尽管有的孩子很努力,但就是“跟不上趟”。

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慢慢丧失信心,以至沦为“学困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发现他的长处很重要,在突出长处的基础上,力争其他方面也能有所进步。

我不赞成讽刺挖苦,这样往往容易使学生“破罐子破摔”。

3、抄作业。

我把抄作业也归为学习困难,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抄作业是因为他不会。

而我们的作业制度是表扬全对的,惩罚“做错的”,为了逃避惩罚,学生不得不抄作业。

这就是为什么,班级里有的学生平日挺不错的,怎么一考试就完蛋的原因。

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我建议改革作业评价制度,不怕出错。

甚至感谢那些出错的,因为通过这些错题正好能反映出学生对这个方面的学习中哪里出现了问题,这总比考试出错要好吧。

而惩罚的恰恰应该是那些态度不认真的、草草了事者。

4、应付差事。

老师对那些“草上飞”的作业恨之入骨,常和他们生气,可是效果却总是不好。

我感觉这个问题老师一个人解决不了,必须得家长配合才行。

为什么呢?孩子的作业都是在家里完成的,上学时交给你,质量不好,罚他重写?什么时候写呢?显然在校期间你想罚他重写作业,如果想“遵纪守法”的话是实现不了的,而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全在老师。

所以,必须从家庭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顺便说一下,王晓春老师常说“老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有些问题老师一个人是处理不好的。

请记住,任何时候家长都是我们老师的最好的帮手!5、马虎。

把马虎归为学困生有点不妥,但我想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偶尔为之算是马虎,可是经常如此可就不是马虎了,现在有的学生动不动就说自己马虎了,这显然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马虎危害很大,但怎样才能减少“马虎”呢?我举个例子吧。

我女儿以前经常“马虎”,我问她做完题后检查了吗?她说每次都检查,并且老师也证实了她的说法。

可为什么检查了还总是出错呢?我就注意观察她是如何检查的。

我发现,她检查时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再“走”一遍,这不过是重复第一次而已,根本是检查不出什么的。

所以,我建议她以后检查时,完全抛开原题,重新在本子上算一遍,然后对照原来的答案。

如果不一样,则认真比对,这样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了。

6、不会写作文。

班级里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我也苦恼。

我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并不好。

据我观察,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主要分这么几种原因:一是连句完整通顺的话都不会说;一是不爱动脑,每次写作文就抄作文选;一是缺乏生活,不注意观察;一是缺少积累,口语化严重。

针对这几种情况,我主要是在三个方面来做工作:一是鼓励学生多读书。

一是多种手段地调动学生积累词语的积极性;一是领着孩子观察。

但是,学生写作文的热情似乎还是不够高涨,整体水平提升很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