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与活性筛选方法

第二章 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与活性筛选方法

第二章 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 与活性筛选方法

相对与陆地生物样品,海洋生物样品采集 和保存更加困难。

海洋样品采集困难 海洋样品活性成分含量少,药物分析需求量较 大。

样品保存要求较高
2
一、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
1.潜水采集:(采样深度~数十米) 样品主要为海绵、珊瑚、海藻、海星和贝类等。
3
必须由经过科研潜水培 训且具有生物学知识的 潜水员或实践经验丰富 的渔民来完成。
样品液中,然后观察对致死性或对变态过程、定
殖效果、虫室形成等方面的影响。
34
(2)对无脊椎动物运动的影响:在加有样品的 溶液中,如果一个饲养着的水螅或者其他动 物总保持收缩状态,可以认为遇到有毒的代
谢物。
(3)金鱼毒性试验:样品对小金鱼的影 响,可表现为致死或者失去平衡等。 (4)通过器官和生理系统检测:可检测 心脏、血压和肌肉等的作用活性。
取市售的40%甲醛水溶液12.5ml,加入95ml蒸馏水或海 水,用于制作和保存标本
碘液
2g碘化钾 + 1g碘溶于200ml蒸馏水
11
(二)采样方式
采集样品时尽量保持生物个体不受损伤。栖息在岩石 或其它附着物上的个体,要用凿子凿取;栖息在沙底或泥 底的生物个体可用铲子铲取或铁钩子扒取。 贝类样品的采集 挑选体长大致相似的个体,若壳上有附着物需去除, 彼此相连的个体应分开,现场用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双 层聚乙烯袋中冷冻保存。 藻类样品的采集
随渔民拖网 作业:未设定 明确的目标样 品,研究者需 随船对捕获物 采样步骤 1 – 准备采集网具 进行辨识、捡 拾,获得所需 样品。
采样步骤 2 – 采集水桶、福尔马林、洗涤瓶与采样瓶
5
采样步骤 3 – 进行拖网采集作业
采样步骤 4 将可能附着的浮游动物冲至网底
6
采样步骤 5 将网里附着的浮游动物冲至网底

海藻等可以晒干或者晾干保存:会损失部分有效成 分,采集量要大。

活体饲养:采集后应营造与生物个体生存环境相近
的条件进行饲养,并尽早运回实验室。
19
4、样品的实验室处理



夏威夷大学在研 究箱鱼毒素时, 曾采用巧妙的方 采集到的大量样品浸泡于酒精中,如果时间允许,应 法,箱鱼捕捉后 尽快提取进行成分分析。 立即放入已经准 备好的蒸馏水 样品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发生 中,由于环境发 生变化箱鱼排出 变化。 毒素,然后将含 样品储存应该尽量保持低温,防止样品腐烂。海藻等 毒素的蒸馏水用 丁醇提取浓缩后 样品也要注意防虫、防腐、防霉等处理。 经纯化得到。
一个大气压 人工操作潜 水器的应用 使采集者可 以深入水下 1000米采集 20世纪90年 代,出现遥 控潜水装置 (非人工)
4
2. 捕捞、拖网采集:海洋鱼类、浮游生物等。
雇佣专门的海洋 考察船:大量采集 某一特定海洋生物 样品 搭乘远洋渔船: 仅以收集多种海洋 生物样本进行活性 筛选为目的
水相 ↓ 粗品 干燥 回收溶剂 轻相 液液萃取
喷雾干燥←液膜浓缩
重相
柱层析体系——纯化
海洋生物原料→浸提→过滤或离心→减压浓缩→浓缩液→溶解→微孔过滤超滤 →柱层析→分部收集组分→浓缩→冷冻干燥→目标成分
25
26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研究流程
27
(四)常用的活性筛选方法

生物活性的筛选方法各式各样,筛选效率直接与 实验的设计有关,靶标越明确,越有可能获得特 定活性的产物,因此如果对病理和药理方面有越 深入越具体的了解,就越有利于筛选。
?许多海洋生物体内的共生菌难以在体外培养。
13

海洋活体样品的采集
某些海洋生物仅需研究其分泌物或毒液,采集时应尽量保
证能捕捉到活的生物个体,并采用与其栖息环境相似的条件饲
养。也可在现场即刻采取毒液等样品,如芋螺毒液的收集。
14
三、样品的处置和保存
15
1、样品的编号、采集、记录

根据采集样品的安排,对采集后分拣的不同样品进 行编号。 编号后的样品应选择形状、色泽好的进行拍照。 记录样品的一些初步特征。
凿子:凿取栖息在岩石或岩石缝隙内的动物,如牡蛎等
冰瓶:保存样品 组织捣碎机:制作样品匀浆 解剖用不锈钢刀、各类型镊子及剪刀;医用酒精棉球;一 次性塑料袋、乳胶手套;广口瓶、聚乙烯袋、纱布、卡尺 、记录本、记号笔等。 如进行潜水采集,需配备全套潜水器具
10
2、常用试剂 70%乙醇溶液 取市售的95%乙醇溶液70ml,加25ml蒸馏水,用于贮存 样品 5%甲醛溶液
Bauer-Kirby纸片法进行药效测定。

初筛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G+)、藤黄八
迭球菌(G+)、大肠杆菌(G-)、绿脓杆菌(G-) 等。

深入研究的试验菌株有以上细菌的耐药株和临床 株。
30
(2) 抗厌氧细菌药物筛选
微量液体稀释法:培养基: Mueller-Hinton Broth(组 厌氧菌(Anaerobic)是一类对游离氧敏感的微 成肉浸膏300g/柠檬酸17.5g/淀粉1.5g/蒸馏水1000ml) 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的厌氧环境,目前对抗厌氧菌药 ,灭菌后, 25℃水浴中调节pH7.1-7.4,在配制好的培养 2+和Mg2+各25mg/L; 操作:选择U字形微量板 基中加入 Ca 物筛选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 进行试验,每孔中加入约0.1ml含样品的上述培养基, -60℃Micro-Dilution 下保存,有效期可以维持 3个: 用专用盖密封后,在 微量液体稀释法(Broth Method) 月左右,抗菌药物的溶解与稀释需用蒸馏水和上述培养 筛选抗变形链球菌(龋齿的主要病原菌)药物; 基;接种菌量最终达到每孔 104cuf;一般在5±1℃的条 件下培养18-24小时;结果判定:确认用于对照的未添 加药物的培养基中有细菌生长后,将肉眼观察到没有细 琼脂稀释法(Agar Dilution Method) :筛选抗幽门 菌生长的培养孔中的药物浓度定为 MIC。 螺杆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菌)药物。 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 31 作多株菌MIC测定

常用的活性筛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8
1. 抗菌活性筛选---抗生素的研究

抗菌活性筛选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活
性筛选方法之一,特别在药用微生物和 抗生素的筛选上,本方法起到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抗菌活性主要包括抗细菌、 抗真菌、抗支原体活性的筛选。
29
(1) 抗一般细菌药物筛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方法,即
采集大型藻类样品后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双层 聚乙烯袋中冷冻保存或现场摊晾、晒干后包装。
12

海洋微生物的采集
采自海洋底泥、海水、海洋动植物等→从泥样和水样中分 离微生物,从海洋动植物分离附生菌(生物的表面)、内生菌 (生物的体内组织)等共生微生物。 采集的样品最好立即或尽快进行目的菌的分离,如无条件 ,则需将样品暂存于4~8℃的低温环境中。 分离过程与环境的要求:无菌 一般分离过程:将采集的材料接种到分离介质中培养,然 后将生长出的菌落在显微镜下转移到其它培养基中,直至分离 到单一菌株。最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放大培养。


采集原料信息的记录:地理位
置、生物的性别和生长阶段等。 留出适当的样品作为 今后种类鉴定用。

16
2、生物种类鉴定

采集的样品必须确定种属: 比对照片、图谱


海洋生物分类学专家鉴定
样品应留存标本,并注明样品的来源信息。
17
3、样品用自来水冲洗

水冲洗是为了 减少样品的无 机盐和附着的 大量样品的处理 浮游生物等。 曾有报道:从 上岸之前进行冷藏处理。 样品中分离的 上岸后根据样品的情况进行分别处理。 化合物有些其 实是共生或附 绝大多数样品可以进行冷冻处理。 生的生物含有 不稳定的化合物---特殊处理:冷冻保存、冷 冻干燥(干冰贮器或液氮罐,如柳珊瑚中提取前列 腺素;保温桶或泡沫塑料箱放入冰块;)
(二)活性筛选模型的分类
根据所选材料、药物作用对象以及操作特点的不同,可以
将活性筛选模型分为三类:

整体动物水平模型与传统筛选程序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病理机制与人类 疾病的相似性、病理表现的稳定性和药物作用的可观察性。 优点:可从整体水平直观地反映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 应以及毒性作用。临床试验不可或缺的前提。 缺点:依赖手工操作、样品量大、病理模型太少。
局限性、低效率、培养实验等

组织器官水平模型和体外药物筛选方法
优点:通过观察活性成分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观察药物的作用原理和可能具有的药理作 用——降低筛选样品的用量和动物用量;提高筛选效
率,降低筛选成本;减少了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易
于评价药物作用。 缺点:规模小、效率低、反映药物作用有限、样品 需要量大、不易实现一药多筛、人工操作技术要求高。
时,含有指示剂的培养基不再变色,据此判断药效。

初筛的试验菌株有溶脲支原体(人体致病菌,细胞株污染)
和人型支原体(人体常见株,条件致病,细胞株污染)。
33
2. 对动物影响活性的模型
(1)对动物幼体的定殖或变态的抑制

环节动物、鲍鱼以及咸水虾的幼体可用于检测样
品对动物的毒性或其他影响。通常多个幼体置于
23

细胞、分子水平模型和高通量药物筛选
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
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
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 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 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个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
优点:材料用量少、作用机制比较明显、可大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