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判断地势高低: 这主要是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 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 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A、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 B、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C、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①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D、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例1:将 1/1 000的比例尺放大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多少? 1/5 00
C. b>d>c>a
D. c>b>a>d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解析:四幅图图幅面积相等,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 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比值越大,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 >c>d>b。
地图和地形图判读
地图
1、比例尺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1)比例尺的大小变化与图幅内容的关系 若比例尺扩大,图幅的大小不变,则图幅表达的内容 则缩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图幅表达的内容则缩小四倍, 反之则扩大四倍。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达内容的详略 A.图幅不变,比例尺越大,表达内容越详,但表达内 容的实际范围越小。 B.不同的图幅,表达相同的内容,图幅的比例尺大小 不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通常用 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下图中α角。α角大 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 坡高 垂直相对高度 H tanα= = = 坡宽 水平距离 L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陡崖的海拔高度: (5)陡崖的海拔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 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 两个高度。但在等高线图上 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 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 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 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 是: d≤H<(n+1) (n-1)·d≤H<(n+1)·d d≤H<(n+1 d
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 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 离/比例尺)。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 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
H α L
A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 上,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坡 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区 坡度缓。等高线间隔均匀, 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 是均匀坡;等高线高密低 疏,为凸形坡;等高线高 疏低密,为凹形坡。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图例 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境界线 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 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 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
例6: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资源差异: 高原煤、 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 锰资源丰富, 有优势; 高原有色金属、 水能、煤资源丰富, 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 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判断陆地五大基本地形类型: ②、判断陆地五大基本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 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高原:海拔高度大(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4)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例8: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 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 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可以达到 A.40<H<41 B.49<H<50 C. 59<H<60 D. 60<H<6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 是在陡崖处出现。 是在陡崖处出现。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 密陡疏缓”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 即等高线 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 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 为鞍部,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为鞍部,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 叠处为陡崖。 叠处为陡崖。 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 标记。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பைடு நூலகம்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4)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的计算: 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近年来常考查的知 识点,一是求相对高度,二是求最大或最小的相对高度,依据 数学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是: n+1) (n-1)·d <H<(n+1)·d (其中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进一步还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 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 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H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3)比例尺的换算 ②根据特殊条件计算比例尺的大小 例2: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 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 尺约为 A.1:1000万 B.1:10000万 C.1:500万 D.1:5000万
170° 180° 170° 50°




60°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A B
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 (2)判断坡度大小: 判断坡度大小: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越密集 → 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 → 坡度越小 等高距越大 → 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 → 坡度越小 比例尺越大 → 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 → 坡度越小
地图
例5:假设有甲、乙两岛,其位置 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 B.乙岛位于北印度洋 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2.关于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15°N,105°W B.B点位于48°S,150°W C.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D.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2、方向 ①、基本的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上无方向标, E 也无其它标志) N ②、根据图示的方向标 例4: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 答图中所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W S
风向
地图
(一)地图阅读基础知识
2、方向 ③、根据图中的经纬线 ④、根据地球的运动方向
(3)比例尺的换算 ③根据界定的图幅大小来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例3: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 图,要求图幅边缘留空2厘米,求该图最适宜的比例尺? 1/10000000
地图
解析: 解析:(1)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际距离: 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 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 (2)算出图上要表示的距离: 长=62—2×2=58(厘米),宽=56—2×2=52(厘米) (3)求出表示长和宽的比例尺: 长约:58厘米/5500千米=58厘米/550000000厘米= 1/9480000 宽约:52厘米/5000千米=52厘米/500000000厘米= 1/9620000 在选定同一幅比例尺时,应以小比例尺为准, 应以小比例尺为准,并考虑绘图方 比例尺多为整数,故该图最适宜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便,比例尺多为整数
不同等高 线地形图
比例尺相同,等 高线疏密一致, 等高距不同 等高距相同,等 高线疏密一致, 比例尺不同
写出A、B、C三处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例7:下图中各图的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处坡度 下图中各图的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