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实现药品质量及流通数据的可追溯性。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及其附录等有关法律、法规。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过程的控制管理。

4、职责:信息员、质管科、业务科、行政科、财务科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计算机系统指定专人管理,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5.2被指定的系统管理人员,并由其依据岗位的质量工作职责,管理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置密码,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

系统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5.3药品的采购:
5.3.1业务人员把拟购药品的厂商、药品资质录入系统基础信息,交质管科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后方可发生业务关系;
5.3.2业务人员应当依据系统数据库生成采购订单,拒绝出现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的订单生成。

5.3.3药品到货时,收货人员查看系统生成的收货记录,对照实物确认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收货,符合规定的在系统上点击确认,不符合的点击拒收。

5.3.4验收人员按规定进行药品质量验收,对照药品实物在系统收货记录的
基础上,在系统上填写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合格数量、拒收数量等内容,并在系统上确认后,通知保管员进行系统入库,生成验收记录。

5.3.5保管员经系统提取验收记录后对照药品实物,查看系统上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到货数量、等内容并确认。

5.4药品的储存养护:系统按照药品的管理类别及储存特性,自动分配储存库区。

系统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和养护制度,对库存药品按期自动生成养护工作计划,养护人员依据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养护。

5.5系统根据对库存药品有效期的设定自动进行跟踪和控制,由养护员依据系统的
提示制作近效期药品催销表。

5.6药品销售
5.6.1销售药品时,系统应当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及库存记录生成销售订单,系统拒绝无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或无有效库存数据支持的任何销售订单的生成,拒绝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销售订单的生成,销售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销售记录,打印《销售清单》,并进行销售收款。

5.6.2保管员对照系统自动生成《销售发货单》并对照纸质的《销售清单》出库及复核。

复核员完成出库复核操作后,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复核记录。

5.6药品退回
5.6.1药品销后退回
5.6.1.1药品退回时保管员及业务员应系统调出原对应的销售、出库复核记录并进行查对,信息无误后开票员填写《销后退回单》并打印开具《销售退货质
量验收入库(通知)单》(一式五联),通知验收员验收;
5.6.1.2验收员对照销售、出库复核记录与退回药品实物,信息一致的方可验收,于《销售退货质量验收入库(通知)单》上签字,并在系统上确认后生成销后退回验收记录;
5.6.1.3保管员对照验收员签字后的《销后退回单》核对相关信息,在系统上确认销后退货入库;
5.6.1.4开票员凭保管员确认后的《销后退回单》退款。

5.6.1.5系统不支持对原始销售数据的任何更改。

5.6.2采购退货
5.6.2.1由业务办理人员填写《采购退回单》并打印《商品进货退回通知单》,经部门负责人、财务科审核同意,签字。

5.6.2.3业务人员携经财务签字的《商品进货退回通知单》交保管员系统确认。

采购退货出库。

5.7系统对经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有疑问的药品的控制。

5.7.1各岗位发现质量有疑问药品,填写《质量复查通知单》,及时在系统锁定有疑问药品,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
5.7.2质量管理人员接到各岗位通知后查看锁定药品,进行质量查询,经查询如不属于质量问题的解除锁定,属于不合格药品的系统生成不合格记录;
5.7.3系统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进行记录,跟踪处理结果。

5.8系统应当对药品运输的在途时间进行自动跟踪,对有运输时限要求的应
当提示、警告相关部门及岗位。

系统应当按照《规范》要求,生成药品运输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