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定市清苑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保定市清苑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保定市清苑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1. (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

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

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 ,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 ,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渗(shèn)透燥动B . 屏(bǐnɡ)息欢腾C . 亲昵(ní)晨曦D . 刹(shà)那问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染上徘徊B . 盖上徘徊C . 盖上盘旋D . 染上盘旋(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B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C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D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2.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千载高谊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

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 ,皆不就。

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

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

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

后,火其尸,拾骨置囊。

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注】①文山:文天祥自号。

②辟:征召。

③潜:偷偷地。

④椟:木匣。

(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B . 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不C . 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D . 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留燕三年潜造一椟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八下·重庆月考)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 ,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衿,________。

纵我不往,________。

(3)《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表达诗人豁达胸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 , ________ 。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4.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并写下来。

(2)词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3)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4)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词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5)下列对本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 . “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 . “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 . 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5. (8分)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1)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

(2)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 (15分)(2013·连云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不求甚解邓拓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7. (15分) (2017七下·句容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

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

这年父亲已46岁。

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

(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

父亲赶紧刹车。

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

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

”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

”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

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

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

人已昏迷过去。

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

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

父亲迷惑了。

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

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

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

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此时已是深夜,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

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

(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

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2006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面的题。

父亲得知“我”出事-________-父亲得知出事的不是“我”-________-小伙事业有成(2)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

(3)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选择一处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A)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

(B)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

(4)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④段“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表现父亲突然知道“我”遭遇车祸时的震惊、恐惧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