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共29页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共29页


二、体用之争
课堂教学设计五
何为“体”、“用”? 体与用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体”
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 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设计六
19世纪60—90年代,西学以何地为基地、 以何种方式向中国传入了什么内容?
1、基地:各通商口岸
2、方式:设立企业、翻译书籍、创办报刊 杂志、开办新式学堂、在华传教士的文化活 动和政府官员的出洋考察
课堂教学设计九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日本明治维新 思想的比较
“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为目的的基础 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 “体”上,这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但也直 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 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பைடு நூலகம்想是文明开化,使日本走上西 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显然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不仅 是要“西学为用”,而且还要“西学为体”,从根本上改 变日本社会性质。它比中国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要 进步的多,彻底的多,实践的结局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课堂教学设计四
如何认识魏源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此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依据《四洲志》编写成《海国图志》,成 为那一时期“开眼看世界”新思想成果的代表 作。他在书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 中国御侮图强之道,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 军事制造技术和治军练兵方法的“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思想主张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姚莹的《康猷纪 行》、梁廷难的《海国四说》
4、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 将西学与儒学相结合,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纲领——三民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运动的发展
3、内容: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 技术知识、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课堂教学设计七
洋务派力主用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来维持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这种“中体 西用”的观点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同:都是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以 “自强”“求富”;而顽固派反对“西学为 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 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三、维新思潮
(一)思潮兴起的条件:
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物质基础 2、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阶级基础
3、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 认知基础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思想基础
(二)代表人物及其传播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在广州设万木草堂, 聚徒讲学,研究宣传维新 改革理论。他把西学中的 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 相融合,撰写 《新学伪经 考》、《孔子改制考》, 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 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 想基 础,传播西学,宣传 维新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 性,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 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 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6、面对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 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高举“民主、科学” 旗帜,掀起了一场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7、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传入 我国,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8、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和 发展为毛泽东思想
课堂教学设计二
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1、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心理上造成一 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心态 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 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新 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 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 群众基础 4、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 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外洋事务,抵制新 思想
3、通过对“开眼看世界”思想、“中体西用” 思想和康梁变法理论的分析,认识西学东渐是 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认识近代思想解放的继 承关系
课堂教学设计一
西学东渐局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鸦片战争前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 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也相应扩大。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 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 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课堂教学设计八
对早期维新派的有关认识
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 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代表人物 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它的思想来源有内、 外两个因素。外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的传入;内因:是改革派“师夷”思想和洋 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早期维新派与洋务 派关系密切,有些人曾是洋务运动的参与者。但他 们与洋务派不同,认为单纯科学技术不能使国家富 强,主张维新变革,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用君 主立宪代替封建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 造封建的旧文化。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中 国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 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第22课
西学东渐
学习目标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记忆维 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2、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课堂教学设计三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1、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开始注意了解、研 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 2、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 广州办的报刊和《各国律例》 3、编译《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五大 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