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
【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
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
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
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
【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
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一系列的反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失败。
B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1919-1926年出现萧条。
史实: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跌价竞争,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国际:一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7)。
史实:A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
B1915年新文化运动。
C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史实: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阶段(1927~1949年)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替、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主要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矛盾。
政治:(1)民族危机: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2)中国人民的抗争:A:1927~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1937~1945年,日本侵华,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全民族抗战是胜利根本保证。
C:1945年8月~1946年6月,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重庆谈判、重庆政协,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
D 1946年6月~1949年9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
1.防御阶段:国民党全国军事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2.反攻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
3.决战阶段:三大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4.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经济:民族工业的夏、秋、冬三季史实: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
史实: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领导权与农民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
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七大确立为指导地位。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