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
克洛普以登山为生,为了这次攀登珠峰,他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若前功尽弃,将损失惨重,贻笑大方。
可是,在距离珠峰仅剩下300英尺时,他却转身而返。
原因在于他得到信息:天黑前将有暴风雪。
虽然再用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却无法在暴风雪降临前下山。
事实证明,克洛普是对的,虽然另外的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顶峰,但最终都因错过了返回的时限而葬身于暴风雪中。
而几周后,克洛普等待天气好转、条件合适时顺利登上了珠峰,并毫发无损地返回。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珠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骑自行车回家,由于想着工作的事情走神闯了红灯。
一位老交警面带微笑走过来说:“同志,骑车想事可不行啊,多危险!”而另一次他闯了红灯,一位交警黑着脸大声呵斥:“找死啊,你!”按理说,他们都是善意的劝告,但表达方式不同,就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俄国人最近在莫斯科开展了一场“百万人微笑”活动,他们的口号是:“微笑是无价之宝,是催生幸福的永动机。
”有一首英文歌曲唱道:“微笑意味着对每一个人的友谊。
”20世纪90年代初,基辛格博士在上海利用会议中午休息时间到南京路转了一圈,回来对人说:“街上的人脸上都洋溢着佛一样的微笑。
这是一个善良、纯朴、和平的民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
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
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比墨鱼价格还高。
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
这次墨鱼比螃蟹的价格更高。
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
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匹骆驼应小狗的请求,带着它穿过沙漠到森林参加动物跳高比赛,途中骆驼的耐力使小狗十分羡慕。
比赛开始后,看到小狗跳得又高姿势又优美,骆驼十分羡慕。
他觉得自己比小狗高大得多,理应跳得更高。
它模仿着小狗跳高的姿势,但还没跳起来就狼狈地摔在地上,几乎爬不起来。
得了冠军的小狗很看不起骆驼。
骆驼觉得自己非常失败,难堪地离开了森林回家了。
小狗得意地带着跳高冠军的奖杯回家,但没有骆驼,它又渴又累地倒在了沙漠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作文不要少于800字。
1.【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关键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本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面对机遇绝不意味着不顾一切;实现目标,也得权衡利弊;学会等待,正确地进退,兴许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做好事情。
本次命题的主旨是要训练学生能够知道“等待”的道理。
认识目前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危害。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文:(1)写出与克洛普登山过程相类似(或相反)的事情。
如只要经济,而不管环境;只要政绩而不管民生;只要学习成绩而不顾文化素养,等等。
(2)可以写学会等待。
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不顾一切、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不仅做不好事情,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等等。
(3)可以写善于权衡利弊得失。
(4)可以写知进知退。
2.【写作指导】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的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短暂,却很绚丽。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叫依米的小花有三大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联系人生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立意:特点一:它的根,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1.扎根深处可成正果(可成/方成,如写“方成”过于绝对,不切合题意)。
2.专一也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3.与其广博不如精深。
特点二: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1.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辉煌。
2.积累力量,突破自我。
3.坚韧(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
特点三: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
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2.人生的意义重在奋斗的过程。
3.人生的意义重在永不放弃地追求。
3.【写作指导】对一个人来说,微笑是一种气质,微笑是一种境界,微笑是善良的表现,是友谊的象证;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微笑是善良的表现,是友谊的象证;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是一种精神,是幸福的表现,是和平的象征。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微笑,或记、或叙、或议。
4.【写作指导】从表面上看,材料中的“渔夫”的目标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会儿是“墨鱼”,一会儿又是“螃蟹”,其“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的结果似乎也是“目标不能坚守”造成的。
因此,可以立意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目标”。
深入探究之后我们也可以发现,渔夫第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标是墨鱼,后来的客观现实是捕到的全是螃蟹,但他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没有随着“螃蟹”现实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初定的“墨鱼”的目标,结果空手而归。
第二次吸取第一次教训,定下目标是螃蟹,客观现实捕到的全是墨鱼,又空手而归。
第三次又空手而归。
最后渔夫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他的结局正是每次打鱼时目标没有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造成的。
因此,也可以立意为“目标要随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联系上面提示材料所蕴涵的观点,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目标要随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既符合提示材料的观点,也满足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我们所写文章的最终立意。
5.【写作指导】这是一道隐性材料作文,不给出话题,让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构思作文。
所给材料中,骆驼和小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骆驼不必羡慕小狗跳得高而自惭形秽,小狗也不必瞧不起骆驼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各人都应当看清自己,正确认识对方,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套作或抄袭。
1.【写作指导】本题所提供的材料,表现了人们对“成功与环境的关系”的不同看法。
三个人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两种态度:一是赞同变换环境,认为善于变换自己的生存环境,并适应环境者易被赏识,容易获得成功;二是不赞同变换环境,认为变换环境要付出代价;三是有的人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被认可,都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必要变换环境。
只要围绕这两种态度去审题立意,就不会出现失误。
例1、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
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
(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
”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
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例3、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例4、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