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黑洛公路(K590-K593+500)段施工图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30 日摘要黑洛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连接了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全长740km。
它的建设对完善黑龙江省内公路交通网,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沿边地区早日脱贫致富,促进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本设计根据沿线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黑洛公路外业勘测资料,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完成K590—K593+500段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HintCAD5.88、绘图软件AutoCAD2004、办公软件Offices2003等,对黑洛公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平面交叉及沿线设施等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并绘制出相应表格和图纸,确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路线设计;路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AbstractHeiluo road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connects the Heihe city and the Daxinganling city . Its design speed is 40km/h, which adopt three-stage highway design standard. The full-length is 740 km. The meaning of its construction to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s promoting along the route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ing poverty area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soon, and promoting crosswis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group of the north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significan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field operation survey data, as well as along the route natural condition including geology, terrain, hydrology and the 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 which i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we can complete the K590to K593+500sectio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fully used in this design. This design uses the latitude path assistance design software HintCAD5.8, cartography software AutoCAD2004, office software Offices2003 and so on. Meantime this design also completes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which includes the highway route, the roadbed, road surface, drainage work plan cross ,the attached project and the facility along the route and so on, and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graph and form. Through to designing of the 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 ensure that thickness on each Structural layer 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by the high-quality, efficient, economic and rational principles.Key wordsRoute design,Roadbed,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第一章概述 (1)1.1建设项目背景 (1)1.2 工程概况 (1)1.2.1水文、地质条件 (1)1.2.2 气候条件 (2)1.2.3地理、地形条件 (2)1.3 设计依据 (2)1.4 设计标准 (3)第二章路线设计 (4)2.1选线和定线 (4)2.2 平面设计 (4)2.2.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4)2.2.2 平面设计的要求 (4)2.2.3 工程实况 (5)2.3纵断面设计 (5)2.3.1 纵断面设计一般原则 (5)2.3.2 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6)2.4 平纵组合设计 (6)2.4.1 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 (6)2.4.2 平、纵组合设计基本思路 (7)2.4.3 工程实况 (7)2.5 路基横断面设计 (7)第三章路基设计 (9)3.1 一般路基设计内容 (9)3.2 一般路基设计要求 (9)3.3 路基设计 (9)3.3.1路基宽度 (9)3.3.2路基高度 (10)3.3.3 路基边坡坡度 (10)3.3.4 路基压实 (10)第四章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1)4.1 设计要求条件 (11)4.2 设计内容 (11)4.2.1 设计轴载 (11)4.2.2 轴载换算 (11)4.2.3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 (13)4.3结构组成与材料选取 (14)4.4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的确定 (15)4.5设计指标的确定 (15)4.5.1设计弯沉值 (15)4.5.2 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 (16)4.6 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16)4.6.1 确定理论弯沉系数 (17)4.6.2 确定设计层厚度 (17)4.7 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18)4.7.1 验算沥青面层底部弯拉应力 (18)4.7.2 验算水泥碎石底部拉应力 (19)4.7.3 验算水泥砂砾土的底部拉应力 (19)4.8 确定路面结构层 (20)4.9 防冻层厚度检验 (20)第五章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1)5.1 交通量分析 (21)5.1.1 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21)5.1.2 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2)5.2 初拟路面结构 (22)5.3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23)5.4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24)5.5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24)5.6 应力验算 (25)5.7 防冻厚度检验 (26)5.8 接缝设计 (26)5.8.1 纵向接缝 (26)5.8.2 横向接缝 (26)第六章涵洞及排水设计 (29)6.1 涵洞的设计 (29)6.2排水的目的与意义 (30)6.3 排水设计原则 (30)6.4 路基排水设计 (31)6.4.1 地面排水设备 (31)6.4.2 地下排水设备 (32)6.5路面排水设计 (33)6.6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 (33)6.7 路面边缘排水 (34)第七章平面交叉设计 (35)7.1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35)7.2交叉口设计规定 (35)7.3交叉口形式选择 (36)7.4 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36)7.5 交叉口立面设计 (37)7.5.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目的 (37)7.5.2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原则 (37)7.5.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37)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38)8.1施工组织安排 (38)8.1.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38)8.1.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方法 (38)8.2施工组织机构及临时工程 (39)8.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39)8.2.2施工任务划分 (39)8.2.3总体施工目标 (39)8.2.4主要临时工程 (40)8.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方法 (40)8.3.1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40)8.3.2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41)8.3.3路面工程 (49)8.3.4 涵洞工程 (55)8.4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56)8.4.1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56)8.4.2保证工期的措施 (57)8.5 雨季施工措施 (58)8.6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60)8.6.1 质量保证体系 (60)8.6.2 安全保证体系 (60)8.7 其它说明的事项 (61)8.7.1 廉政措施 (61)8.7.2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 (61)8.7.3 对外关系协调的措施 (62)8.7.4 地上和地下三线保护措施 (62)8.7.5 文物保护 (62)8.7.6 施工保险措施 (62)8.7.7 防止疫病的措施 (63)8.7.8 夜间施工措施 (63)8.7.9 农忙季节施工 (63)8.7.10 质量回访保修措施 (63)结论 (64)参考文献 (65)致谢 (67)第一章概述1.1建设项目背景本设计是连接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的重要公路,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东西文化的融会点,是北方重要的边境贸易中心。
黑河是一座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
黑河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尤以煤炭,石墨,黄金为最。
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原始森林茂密,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
自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大兴安岭和黑河两城市的经济也飞速的发展,由于工业与旅游事业的兴旺,经过有关部门的研究,决定在此两地间修建一条公路,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资源流通,信息共享,共同发展,减小地区经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