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精品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精品教案

《高山仰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3、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课时建议】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2、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
明确;学生答,教师总结: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

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

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

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二、解题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3、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4、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5、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三、积累成语
1、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

◎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
【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2、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mín)》,后来《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孔子用过“暴虎冯河”这个词。

【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
【反义词】有勇有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
3、登堂入室
【成语典故】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4、杀鸡焉用牛刀
【成语典故】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成语例句】“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解释】: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示例】: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又以先事后得为崇德,盖于此小差则心失其正,虽有~之志,而反为谋利计功之私矣。

◎宋•朱熹《答林退思》
6、循循善诱
【成语典故】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成语例句】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第二课时
一、文意疏通:
1.以学生研习讨论为主,串讲重要文言词语。

2.文意难点,需教师深化点拨。

如,5.22见《论语别裁》:
“吾党之小子狂简”——小子是年轻人。

党是指古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

“狂简”是两个典型。

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个性和作风就是“狂”。

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以轻心,就是“简”。

我们知道宋代的名诗人陆放翁,(在清末民初,有更多的文学家喜欢捧陆放翁,誉他为爱国诗人。

)他的一首名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与伯仲间。

”这是他当时的自述。

他在少年时代,希望带兵打仗,把金人赶出去,那种幻想中的气魄,非常可爱可嘉;后面四句则说到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一无所成的感慨。

现在引用他的诗“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年轻人虽然富有冲劲,但容易犯轻狂的毛病,太过冲动,这就是“狂简”的狂。

第二种典型“简”,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吾党之小子狂简”,是说跟自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下事太容易了。

虽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器。

像现代许多年轻人搞的书刊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