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有机化学参考PPT课件

认识有机化学参考PPT课件


你知道吗,到目前为止有机化学都做了什么?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 学方面的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1980年(DNA) ~ 1997年(ATP)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化 学诺贝尔奖八项;
二、中毒途径与毒性 岩沙海葵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烈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它的毒性不 仅比神经性毒剂沙林高出几个数量级,而且比剧毒性的河豚毒素或石房 蛤毒素也大数十倍。岩沙海葵毒素主要通过染毒食物及水经消化道中毒。 美洲土著居民曾作为箭毒使用。
三、中毒表现 早期中毒症状有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嗜睡,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继则 消化道广泛出血、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中毒严重者症状继续发展,由于 血循环量减少,出现休克(或虚脱),终因心脏和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狗中毒后早期症状为呕吐、吐血及严重腹泻等,病理及组织学检查,可见 到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晚期死亡可能因全身血流量减少,循 环障碍,重要组织器官缺氧,引起生化代谢严重障碍,导致肾功能衰竭所 致。皮肤接触该毒素时,局部出现烧灼感和肿胀感,相继出现红肿与坏死 等改变。当毒素液滴眼内染毒时,立即引起角膜、结膜炎症,愈合后常遗 留疤痕,虹膜粘连,且往往继发青光眼。
五、救治 1.局部处理:被岩沙海葵螫伤后,应立即用各种方法除去皮肤表面的触 手、刺丝胞和刺丝。活性氯为5.25%的漂白粉溶于1mol/L盐酸溶液、 0.5~1mol/L氢氧化钠溶液是岩沙海葵皮肤染毒的有效消毒剂。 2.全身治疗:该毒素有效抗毒剂为罂粟碱(Papaverine)和硝酸异山梨 醇(消心痛)。鉴于毒素毒性强烈,作用极快,应作心室内直接注射, 方能获得最佳效果。尽量减少患者活动,以免加速毒素吸收,严重者可 给予心血管药物,维持血压,必要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国外已制备岩 沙海葵毒素抗体以中和毒素。 3.对症措施:疼痛时可反复应用吗啡、度冷丁等止痛剂;反复呕吐注射 胃复安等药物,抗心律失常可用维拉帕米等。加强抗感染、止血、输液、 输血、营养及护理等对症支持疗法。
认识有机化学参考课件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的发展
酒石
酒石酸
1770年—— 分离提纯有机物
尿液
尿素
鸦片
1806年——“有机”和“生命力” 1828年—— 人工合成有机物
1来82自8年 动18植45物年
吗啡 尿来素自 醋矿酸物
1848年—— 明确是C化合物 1874年—— 碳氢化合物及其
1854年
H2N
O
O
C129H223N3O54, 分子量2680, 64个手性中心
O
OH
OH
OH HO
O
OH
Me
HO
OH
OH
O
HO
N
H
海葵毒素
O Me OH N H OH
Me O
HO OH
OH
OH OH
O HO
OH H
Me
O OH
OH HO
OH OH OH
HO OH
OH
OH OH OH
四、毒理作用 实验证明,岩沙海葵毒素选择性的与神经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膜 上钠离子通道m-闸门打开且不能关闭。从而加速钠离子的通透性,引起持 续的去极化作用,导致一系列的中毒改变,特别是心脏和神经系统是其作 用的主要部位。岩沙海葵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冠状动脉收缩剂,它比血 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至少强100倍。冠状动脉血管强烈收缩,伴随出现心脏 变力与变时反应。心律失常,T波增大,心室收缩力进行性减低,血压下 降,心肌供氧不足,可迅速引起心脏功能衰竭,随之发生呼吸衰竭而导致 死亡。据报道,该毒素还可引起血管坏死,内脏广泛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 等改变,这可能与其细胞毒作用有关。近来研究证明,岩沙海葵毒素还具 有很高的抗癌活性和很强的溶血作用。它是目前已知最有效和特异性的细 胞膜活化剂,可作为膜研究中一种新的工具药,岩沙海葵毒素作用机理尚 不完全清楚,目前对其毒理和药理学作用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可望 获得高效生化活性的剧毒毒物,及新型心血管药和抗癌化疗药物。
O
OH
OH
HO OH
O HO
OH
OH OH
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PTX)亦称沙海葵毒素或群体海葵毒素。它 是从海葵类的Palythoa属腔肠动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毒素,该毒素是目前 已知非蛋白毒素中毒性最强烈的毒素,也是海生毒素中最毒的化合物。因 此,引起化学战专家们的特别关注。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岩沙海葵毒素是由129个碳原子组成的聚醚化合物,分子量为2677,含有 40个羟基和8个甲基。这为进一步研究该毒素及其活性碎片、化学合成其 类似物奠定了基础。该毒素是一种无定形、吸湿性强、非结晶性的白色粉 未。无确定熔点,加热到300℃以上则碳化。不溶于氯仿、乙醚和丙酮, 微溶于甲醇和乙醇,易溶于吡啶、二甲亚砜和水,经酸碱处理后毒性消失。 1985年日本学者除得到岩沙海葵外,还分离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类似物: 高岩沙海葵毒素、双高岩沙海葵毒素、新岩沙海葵毒素及脱氧岩沙海葵毒 素等。
斯德哥尔摩学院院士,十九世纪 上半叶化学界的最高权威。他对化 学的突出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1)测定原子量和制定元素符号; (2)提出电化二元论。 1803年发现了铈、1817年发现了硒 、1828年发现了钍。 1806年开始使用“有机化学”这个 名称,1827年指出“同分异构”现 象的存在,1835年提出“催化”这 一名词。
油脂
有机物 × 无机物
衍生物
维勒(德国):NH4OCN(氰酸铵)

O NH2–C–NH2(尿素)
对有机化学和农业化学有重要贡献。 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分析方法, 这个方法现在仍在使用。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 实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学家。如 :霍夫曼、凯库勒、范特霍夫、阿累尼 乌斯、拜尔等都是从李比希的学生。到 196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60人中有44人 是出自李比希的门下。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开创者。 1824年人工合成了尿素,1828年发表 论文《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此外他在化学上的成就有:
1824年合成了草酸;1827年分离 出了纯铝;发展了硅烷、硅氯仿;分 析了大量的矿石,制备了多种稀有金 属化合物;研究了醌、氢醌、醌氢醌 等。他完成的实验研究工作数量多得 惊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