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铁路局职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教案首页,共16 页任课老师签名:教育科长审阅签名:道岔病害整治目的1)对超过道岔保养偏差管理值标准的病害进行整治;2)确保道岔设备状态良好。
道岔常见病害的预防及整治一、道岔方向不良1、忽视对道岔的整体维修,造成道岔前后方向不顺;2、铺设位置不正,随弯就弯;3、钢轨及其联结零件磨损,作业方法不合理,硬性凑合支距和轨距,造成个接续部不圆顺;4、曲股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造成转辙器部分轨向不良;5、捣固不实,使线路出现坑洼;6、道碴不良、夯实不好,降低道床阻力;7、钢轨及其零件零件联结不好,导致方向不正等等。
2、预防整治道岔方向不良的措施:1)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向顺;2)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3)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4)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和矢度;5)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6)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7)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二、转辙部分常见病害(一)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的原因1)加工制造时50mm范围内刨切长度不够;2)尖轨顶铁过长,补强板螺栓凸出;3)转辙机位置与尖轨动作拉杆位置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4)曲股基本轨弯折点有误;5)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6)基本轨横向移动;7)基本轨或尖轨本身有硬弯;8)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存在“三道缝”9)第一、二连接杆与尖轨耳铁连接的距离不合适。
2、预防整治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措施1)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2)打磨焊补或更换顶铁和补强板螺栓;3)调整转辙机及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线上;4)拨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5)打磨基本轨和尖轨的“肥边”6)打靠道钉,消除假轨距;7)调直尖轨或基本轨,拨正方向,改好轨距;8)调整连接杆长度,改变尖轨耳铁的孔位或加入绝缘垫板,误差较大时,可更换耳铁或方刚;9)焊补或更换磨损挠曲不平的滑床台、轨撑、滑床板挡肩;或用螺旋道钉将轨撑、滑床板与枕木连结成一体,并用水平螺栓使轨撑与基本轨牢固第联结在一起,消灭“三道缝”。
(二)尖轨跳动1、尖轨跳动产生的原因1)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损,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2)跟部桥型垫板或凸台压溃;3)捣固不实,有吊板;4)尖轨拱腰2、预防整治尖轨跳动的措施1)焊补或更换间隔铁、夹板,更换磨耗的双头螺栓;2)增补整修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进一步采取尖轨防跳措施,如在基本轨轨底增设尖轨防跳器,或将尖轨连接杆两端安设防跳补强板,使其长处部分卡在轨底,以防尖轨跳动;3)加强转辙部分枕下的捣固,尤其是加强接头及尖轨跟端的捣固;4)调直拱腰的尖轨。
(三)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1、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产生的原因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2)尖轨顶铁过短;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4)尖轨前部顶面受车轮踏面和轮缘的轧、挤、辗作用;2、预防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产生的措施1)防止尖轨跳动及确保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2)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3)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及时更换;4)必要时安装防磨护轨,减少尖轨侧面磨耗。
(四)尖轨扳动不灵活1、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原因1)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2)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确;3)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螺栓磨损严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4)基本轨有小弯,滑床板不平直;5)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磨细。
2、预防整治尖轨扳动不灵活产生的措施1)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确位置,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2)调整拉杆或连接杆位置;3)焊补或更换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铁和夹板;4)整正滑床板;5)保持尖轨跟端轨缝符合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
三、连接部分常见病害(一)导曲线轨距扩大1、导曲线轨距扩大产生的原因列车通过导曲线时,由于离心力、横向推力以及车轮冲击钢轨,导致道钉浮离,配件松动,钢轨有小反弯。
2、预防整治导曲线轨距扩大产生的措施1)在导曲线外侧设置轨撑,可隔一根枕木或连续设置;2)整治轨撑离缝消除假轨距;3)在导曲线外股接头处安装桥型垫板;4)更换腐朽岔枕;5)混凝土岔枕要消除扣件挡肩和轨底边离缝,使其达到足够扭力矩。
(二)导曲线钢轨偏面磨耗1.导曲线钢轨偏面磨耗产生的原因由于导曲线外股没有设置超高,长期受离心力作用,导致反超高和上股钢轨偏心磨耗。
2、预防整治导曲线钢轨偏面磨耗的措施1)在导曲线上股铺设1/20的铁垫板;2)根据需要设6mm超高;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3)保持连续部分钢轨无接头相错。
(三)导曲线不圆顺1、导曲线不圆顺产生的原因尖轨跟端和辙叉前后开口尺寸不合标准,支距点位置不对,支距尺寸不标准和作业不细,维修不当以及列车车轮冲击作用,均可造成导曲线不圆顺。
2、预防整治导曲线不圆顺的措施1)保证支距点位置和跟端支距正确;2)保持支距尺寸并使递减率符合标准;3)导曲线目测圆顺,消灭鹅头;4)个别处所,通过拨道和改正轨距解决。
四、辙叉及护轨部分常见病害(一)辙叉垂直磨耗和压溃1、辙叉垂直磨耗和压溃产生的原因车轮通过有害空间时对心轨和翼轨产生冲击作用,辙叉心处的岔枕经常发生吊板;破坏道床坚实性是引起辙叉垂直磨耗的主要原因。
2、预防整治辙叉垂直磨耗和压溃的措施1)加强辙叉底部捣固,特别是叉心和辙叉前后接头处的捣固;2)借助于更换岔枕的机会,彻底加强辙叉底的捣固;3)在辙叉底岔枕顶面垫胶垫,以缓冲受力;4)用竖螺栓把辙叉固定在垫板上,如AT型道岔一样,加强辙叉的整体稳定性;5)可在辙叉部位的岔枕上安设特制铁座,用弹条扣件固定辙叉位置(二)辙叉偏磨1、辙叉偏磨产生的原因辙叉偏磨是由于单侧通过列车次数较多造成的2、预防整治辙叉偏磨的措施1)焊补偏磨辙叉;2)可倒换方向使用;3)加强偏磨部位捣固,且兼顾辙叉水平状态。
(三)辙叉轨距不合标准1.辙叉轨距不合标准产生的原因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合标准,护轨轮缘槽、辙叉轮缘槽尺寸不合标准是造成辙叉轨距失格的原因。
2.预防整治辙叉轨距不合标准的措施1)拨正直股方向;2)调整辙叉及护轨轮缘槽宽度,使其符合标准;3)打磨作用边“肥边”,焊补伤损心轨、翼轨;4)整修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使其符合规定。
作业标准:道岔病害的检查程序(一)检查工具:万能道尺、支距尺、50m悬线器、2m正矢绳、15cm钢板尺、1m轨平尺、石笔、轨温计、道岔垂磨仪等(二)检查程序1、首先检查道岔叉心位置是不是正确;2、利用长弦绳检查道岔的大方向;结合利用短弦绳检查道岔内的小方向3、检查各部联结零件是否有松动缺失,松动的要及时复紧;缺失的及时补充;4、检查高低,采用弦绳准确度量确认作业方法:垫片还是捣固。
5、检查道岔框架尺寸;对不符合的框架进行修正。
6、测量道岔内几何尺寸并将检查轨距、水平,将检查结果填入《道岔精细修》本中进行分析。
7、对岔后有附带曲线的一并进行检查,并消灭超限处所。
8、将检查出的钢轨、岔心等不易解决的病害及时通知设备管理车间协调解决。
病害整治:高低道岔起道作业:(一)目的:(1)在对道岔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临时补修时,对道岔范围内的水平、高低、三角坑进行调整。
(2)整治坑洼、下沉增强道床厚度,调整纵断面儿进行的局部或全面起道捣固,恢复道床平顺性,保证行车安全。
(二)作业条件(1)利用“维修天窗”、“施工天窗”、“临时要点”时间,车站设驻站联络员,工地设现场防护员,使用对讲机防护联络,;防护设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2)无缝道岔起道作业允许轨温条件,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在+10℃范围之间进行,(3)无缝道岔区及前后100m范围内的作业,夏季,以道岔前后线路的最低轨温作为控制作业的锁定轨温;冬季,以道岔前后线路的最高锁定轨温为控制作业的锁定轨温;(4)与电务有关时;必须通知电务人员配合。
(三)作业程序1、作业准备(1)工具:道尺、液压起道机2台、内燃冲击镐、捣镐、杠杆叉或叉子、弦线、小刚尺、石笔、轨温计等(2)校对量具:起道作业前,由起道作业负责人对当日使用的各种量具进行检查核对(道尺必须定期由计量部门进行鉴定,保持量具准确);由起道机手检查起道机状态是否完好;内燃冲击镐手检查内燃冲击镐是否良好,油箱油料是否充足,并带足油料。
(3)到达作业地点后首先测量轨温;确认是否符合作业轨温条件,做到超温不作业。
严格执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测量轨温。
(4)驻站联络员与工地防护与对讲机联络,工地设专人防护,防护设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2、调查划撬确认标准股:直股以直内股为标准股,曲股以曲下股为标准股,高于标准股为“+”号,低于标准股为“-”号(1)找小坑起道:按照不同速度等级线路的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对当日作业道岔,找出高低、水平、三角坑超限及空吊板处所,准确划好每撬的撬头、撬尾、坑底的位置,同时将钢轨低头、拱腰、吊板等划上轻重捣标记,并根据区段的车流量及现场情况确定起道量。
(2)全面起道:根据道岔所处的位置,如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本线与临线的实际高度,混凝土轨枕道岔还应调查钢轨与橡胶垫之间及垫板与轨枕顶之间的调高垫板数量,还要考虑特殊建筑物、管道、电缆、转辙机拉杆的水平位置等,确定起道量,并考虑顺坡的起、终点3、看道(1)找小坑起道:起道负责人俯身在道岔直外股钢轨上,一般以岔头和辙叉的高程为基点高度,在距离起道机不少于20m处,看钢轨头部外侧轨头下颚水平延长线上的高低情况,指挥起道机放置位置和起道高度。
(2)全面起道:一般按照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岔后的顺序进行。
先确定一点为起道标准点,标准点确定后、拆除调高垫板,即可按顺序起道。
根据调查确定的起道量,以道岔直向外股为标准股,起道负责人在距起道机20~30m处,看钢轨头部外侧轨头下颚水平延长线,指挥起道机放置位置和起道高度。
4、起道(1)找小坑起道。
起直外股:尖轨部分;起道机放在基本股外侧;连接部分:起道机放在导曲线上股内侧或外侧;辙叉部分:辙叉前部起道机放在直下股钢轨外侧,辙叉后部起道机放在曲上股钢轨内侧,两台起道机要同起同落。
锰钢整铸辙叉部分护轨:应根据直股、曲股的水平情况确定起道与否及起道机放置位置。
可动心轨辙叉部分:起道机不得放置在可动心轨辙叉趾端到跟段全长范围内,应放置在心轨起道位置两边对应的直外股和曲下股钢轨下,抬起可动心轨部分。
放置起道机前,先扒好起道机窝,起道机操作人要按起道负责人的手势,将起道机放置在指定位置,密切注视起道负责人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