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对词汇记忆的持久性差,遗忘率高。
语言学家发现,英语语言的词汇并不是一系列独立的个体,而是都有着各自所归属的领域或范围的,他们因共同拥有某种共同的特征而被组建成一个语义场。
比如,spring,summer,fall,winter,这样的单词归属为季节的语义场。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这些单词的脑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其组织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1.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生词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和同音异义词,尽管学生会记住单词的某一个意思,可是当同样的单词出现在另一个语言场合中,对他们来说就很有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新的单词。
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画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脑图来方便地进行学习。
例如,“help”这个单词,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来使用,而将其当作不同的词性使用时,它有不同的意思和搭配用法。
上述思维导图是学习help一词时,引导学生归纳它的词性、搭配和在句子中的用法。
导图以help为发散点,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丰富联想,从词性,再到各种记词的搭配,然后是各种搭配相应的句式例子,不仅滚雪球般地扩大了学生扩词汇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2.利用思维导图揭示词汇的语义场英语语言的词汇并不是一系列独立的个体,而是都有着各自所归属的领域或范围的,它们因拥有某种共同的特征而被组建成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把语言的个体按照各自不同的语义以聚合体的关系组合起来,将这些关系用脑图画出,从而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掌握它们。
下面的思维导图是从“teacher”为中心出发建构的立体图式,使上述单词以立体形象的图式存在在学生的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与输出。
3.利用思维导图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习词汇的难点就在于它们之中有很多词不仅形近,而且在用法上也很相似,很轻易使学习者混淆。
我们设想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这些单词的脑图,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对话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在我们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也可以辅助学生背诵对话,尤其是条理清晰,逻辑性比较强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语感。
比如说九年级二单元三话题的B部分就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背诵对话。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英语阅读在整个初中英语学习内容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课前利用思维导图勾勒课文全貌借助思维导图将课文转变为图形。
即:将关键词抽出来用图标、照片和图画表示,将其在平面上艺术地布局,再用一条曲线将其串连起来,形成一幅画面,从而直观地表达了课文的全貌。
七年级英语下册的社区的那个话题2.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构架语篇内容层次《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如从阅读中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主旨、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现象等。
九年级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但有些文章篇幅较长,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能把复杂的语言用简洁的文字符号代替。
这样既能简化文章,又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九年级英语三单元二话题。
3.利用思维导图拓展运用复述课文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思维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激活旧知——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原有的知识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得到了改造和重新组织,促进了有意义学习的实现。
四、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功效在于,它不仅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清晰本话题的写作框架,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考清晰度与整体观、发散思维能力、材料选择能力、材料整合与迁移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张一张的图,这种图链接了主题关键词、词块、语块、图像和颜色,充分运用左右脑,引爆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为写作拓展思考的空间。
因此,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是要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的思考方式。
对开发学生写作时的立意、构思的思维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复习课中使用可以更精准、高效的归纳知识点,从而由点到线,最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要点,从而正确运用。
总之,教学相长,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紧跟王老师和大家的步伐,不求最好,但求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为什么要把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 文章适合初中课文的篇章不同于小学的简单句,学生看一眼就明白小短文的意思; 也不同于高中的上千字的长篇文章,那需要运用几项阅读策略才能明白大意。
初中课文是简短而精辟的,常是以几个意群为单位的文章。
这就需要用一种简洁高效的呈现方式,把几个意群串起来,而思维导图可以轻易地做到这点。
(二) 学生易学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学生对英语短文的学习会陷入两种模式的怪圈:第一种,只重视学习英语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句型,忽略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型,缺乏全局观;第二种,能够背诵并默写英语全文,一个字也不错。
由于过于注重文章的完整性,却不能概括所背文章的大意,舍不得放弃一些细枝末节——囫囵吞枣型。
笔者发现,这两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几乎很难回想起关键词。
如何避免学生走进这两个误区呢?笔者认为,如果把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之中,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呈现语言知识点,也可以呈现课文的整个结构和框架。
(三) 学生的思维初中英语教学的授课对象是 12~15 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逻辑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过于深奥的抽象文章,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迁移,而思维导图可以用图片和关键词的串联方式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
三、如何制作每一节课的思维导图第一步:仔细研读所授课文,寻找发现文章外显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一步是整个环节的中心。
研读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制作思维导图的效果。
一般而言,初中英语阅读的课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记叙文; 第二类是说明文;第三类为小型的议论文。
在第一类文章中,常用的关键词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局或者常用的 5W,以及表示发展顺序的词,例如: At first 开始, next 接着,then 然后, at last 最后等,常用它们串成连贯的事件。
第二类是说明文,一般看文章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还是空间的发展顺序,而以事物的发展为主线的较多,例如初三人教版 Go For it 第九单元的阅读文章——你知道篮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Reading——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课文中提供的思维导图为以下的图片和文字及特殊的符号,放在一幅图片中。
通过图片,篮球在中国及世界的流行程度,篮球运动的装备,篮球的发明人,发明的时间、地点和篮球的比赛规则,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又如人教版 Go For It!九年级的第九单元Section B 的 3a 讲茶叶发明的小短文,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茶叶的发明时间,茶叶是如何被发明的,并快速地理解课文。
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介绍新加坡的阅读文章。
通过介绍新加坡的语言、人口、气候、野生动物园、美食五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一目了然,立刻抓住了文章的主线,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三类为议论文。
如果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比较好制作。
首先要找出文章的论点和支持它的论据和事实。
如果论点持相反的观点,利用对比,给学生的大脑造成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步: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之后,把文章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图形、图表、数字、文字或标点符号。
转化的原则是利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为要呈现在同一幅图片中,所以要高度浓缩、精练。
例如用“&” 表示并列的关系; 用大括号表示包含; 用“=” 表示解释说明; 用箭头或树形图表示几项关系并列;用曲线表示不同的路线;用笑脸或哭脸表示作者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喜好或赞同; 用图片呈现无法用文字表达场面、地点、事物或人等。
例如初三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问及“如何快速提高英语成绩?” 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大,笔者在英语课上特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介绍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学习策略,发现学生很容易记住。
第三步:这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把形象的图转化为 PowerPoint 中的图片。
这些可以在幻灯片插入” 中的“形状” 或“Smart Art”中查找; 图片可以互联网上查询,笔者经常在百度图片库中寻找。
这步要授课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做。
熟练 PowerPoint教师所花时间较少,但笔者估算了一下,平时制作一节课的思维导图最少要花费两个小时。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阅读课文——为什么你们不学唱英文歌曲呢? (Why don’ 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不难了解两位英文歌曲获奖者的年龄、性格和作出的努力。
四、思维导图使用的优势和误区(一)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1.简单直观。
2.方便记忆。
3.衔接串联。
4.联想丰富。
(二)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误区1.有的教师一旦用思维导图上英语课,所有文章必用思维导图,也不考虑学生的审美疲劳和文章的体裁。
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用思维导图会产生直观的效果;短的小议论文由于要区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制作要难些; 而对话文体和信件式的文章很难做成思维导图。
笔者认为对话文章更适合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或录像来呈现。
2.思维导图什么时候应用最适合?是阅读前、阅读中,还是阅读后? 一些教师喜欢先入为主,学生还没开始阅读,就用思维导图呈现短文的内容,由于它并不是课前的铺垫,而是课文的内容,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使英语阅读课的实质完全变味,变成一节教师主讲的新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