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全卷满分120分,答卷时间80分钟)一、卷面书写(5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

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要专门作答。

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

二、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迹罕.至(hǎn)祈(qǐ)祷斑斓.(lán) 哺.育(pǔ)B、来势汹汹(xiōng)污秽.(suì) 骊.歌(lí) 澎湃.(bài)C、人声鼎沸(fèi) 深邃.(suì) 讪.笑(shàn) 踌躇.(chú)D、迥.乎不同(jiǒng) 脑髓.(suǐ) 炽.痛(zhì) 磐.石(bān)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人声鼎沸菜畦木屐宿儒收敛B、九屈连环花圃丑陋绵延祈祷C、荒草凄凄懊悔崎岖阻抑谰语D、万丈狂澜默沏污秽怪诞斑斓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的程度。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一项是()(2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李春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第1页D、改革开放以来,费县工业发展很快,农业发展也很快。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6.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篇短篇小说,作者以韩麦尔为主人公,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散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7、按要求默写。

(4分)(1 ) 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4) ,明月来相照。

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过她。

初一(3)班的学生准备召开一次“保护黄河、保护母亲河”的主题班会。

请你从下面两个方面为这次班会准备一些材料。

(4分)①收集描写黄河的古诗句,请写出二句。

(2分)-----------------------------------,--------------------------------------。

----------------------------------------,----------------------------------------------。

②保护黄河,是每个炎黄子孙神圣的职责。

请你就保护黄河提出你的宝贵建议(要求提出两条建议)(2分)A、第2页B、9、名著阅读(4分)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阿廖沙是名著《》中的主人公。

以上材料中的“她”指的是,她具有的性格特征。

三、阅读理解。

(一)古文阅读(18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其父(1 ) 稍稍宾客..众人矣( 2 ) 泯然..(3)尝.主编《资治通鉴》(4)俟能讽诵乃已.1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 或以钱币乞之D. 卒之为众人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第3页(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呢?(要求引用名言、诗句来讲道理) (4分)1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分)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5题。

(23分)善良的种子朱成玉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第4页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5.作者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其目的是什么?(3分)16.父亲被偷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3分)17.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简要说明父亲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态度。

(6分)①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第5页②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8.标题“善良的种子”有何深刻含义?请用文中原句作出回答。

(3分)19.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20.“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请根据选文情节,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4分)四、作文(50分)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

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

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 )将标题补充完整。

(b )写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c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6页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略(5分) 二、(24分)1、C(2分) 2、A(2分) 3、D (2分) 4、D(2分) 5、C (2分) 6、C (2分) 7略(4分) 8、略(4分) 9、《童年》 外祖母 宽厚忍让、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等(4分)三(1) (18分) 10、(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 (4)停止 11、B (2分) 12略(4分) 13 略 (4分) 1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