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完整PPT

平面构成完整PPT


B.费勃拉齐数列:十数列相邻
两项的数字之和,第一项为1,第 二项为0加1,还是1,第三项是1加 l为2,第四项为l加2得3,第五项为 2加3得5……依次类推,如:0、1、 1、2、3、5、8、13、21、34、55、 89……这种数列在造型形上比较重 要,它的美妙就在于邻接两个数字 的比近似与黄金比例。
点的心理特征
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 中心。当画面上有一个点时,人 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
当同一面面中有两个同样大 小的点,并各有位置时,它的张 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 视线上,即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 续效果。
当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视线 首先会被大的点吸引,但视线会 逐渐向小点移去,最后集中到小 点上,点越小积聚力越强。
(6)色彩对比——在这里我们泛指黑白灰三种色调的比,恰当地采用
黑白灰对比能使画面产生丰富变化。
(7)空间对比——也就是基本形的正与负、虚与实、黑与白所产生的对比。
对比构成作品图例
(九)肌理构成
1.肌理的概念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 就是肌理构成。 2.肌理的形式
第一是固定每个基本形的位置; 第二是骨骼线将设计的画面划分成 大小形状相同或不相同的空间,这 个这个空间称为骨骼单位。 骨骼有有作用和无作用、有规律和 无规律之分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一)重复构成
1.重复的概念------ 重复是指同一 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 方式。 2.重复构成的形式
(1)基本形的重复
平面构成
构成的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 的“包豪斯”(Bauhaus)。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构成的定义
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形态要素(形态、色彩、肌理)按照 一定法则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 练。
平面构成的目地
其目的是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 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供技法支持,使我们在从成的艺术特点除前面所提到的二维平面造型的特点外,它还具有基础
。 性、趋理性、设计性和实践性等四方面的特点
平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2.群化构成的基本构成形式有 以下几种
(1)基本形的线性组合; (2)基本形的对称或旋转放射组 合;
(3)基本形的三角形组合; (4)基本形的多方向的自由组合。
平面构成的骨骼关系
1.骨骼的概念 任何一幅平面设计,都是依照
一定的规律将基本形组合起来 的,这种管辖编排形象的方式 称为骨骼。
2.骨骼的作用 骨骼在构成设计中的作用有两个:
(1)工具 ①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针管笔)、直线 笔、曲线笔、鸭嘴笔等。毛笔是用来平涂色块或填黑墨的,有时也可 用侧锋画出一些较粗的线或肌理效果来。铅笔是用来起草图的,可选 用质量较好的绘图铅笔,型号可选用HB一2B之间。绘图笔(针管笔)有 粗细不同的型号,主要用于勾精稿的轮廓线及绘画出各种不同的直线 或曲线,也可以用不同型号的铅笔来代替。 ②绘图仪器:包括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和圆规、分规和小圆圈规 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 ①平面构成作业训练主要运用白卡纸、白板纸或较光滑的纸张,如 果是做肌理效果的作业还可以选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 糙的纸张来达到特殊效果。 ②颜料:平面构成作业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来填色,也可以 用中华墨汁代替。
当画面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 方向平均散开时,点的视觉作用 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 视觉的心理反映。
3.点的错视
错视就是视觉与客观不相一致所产生的现象。
如两个大小一样但色彩不同的点,明亮或暖色的点有向前的感觉, 而黑色或冷色的点有后退的感觉。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就使中间 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视感觉。
3.密集的形式 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
性的构成形式 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 密集两种。
(1)预置形密集有: A.趋近点的密集
B.趋向线的密集
(2) 无定形密集(自 由密集)
密集构成作品图例
(七)分割构成
1.分割的概念
分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 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分割也 是一种常用的构成方法。
点的作品图例
(二)形态要素之二
1. 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中,线只 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但在平 面构成中,线既有长度,也具有宽度和厚 度。
2. 线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
(1)直线——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坚
硬、顽强、明确、单纯、简仆,具有男 性的象征。主要有垂直线、水平线、斜 线等。
用等距离的水平线和垂直 线组成的正方形,它们给我 们的感觉是不同的,水平线 的正方形稍高些,垂直线的 正方形稍宽些。
面的作品图例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型和骨骼属性
(一)基本形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 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基本即是最基本的形象,是构成图形 的元素单位。
(二)形象形态的组合关系
1.分离 3.重叠 5.联合 7.差叠
近似构成作品图例
(三)渐变构成
1.渐变的慨念 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会产生节奏、
韵律、空间、层次感。
2.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距离、方向、位置、层次,
色彩的明暗,色调、声音的强弱等都可以达到渐变的效果。 (1)基本形的渐变
A.形象渐变 B.大小渐变 C.方向渐变 D.虚实渐变 E.位置渐变 F.明度渐变
2.分割的形式 (1)等形分割 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地
重复性分割,有整齐划一之美感。
(2)自由分割 自由分割是小规则
的,给人以自由活泼之感。
(3)比例与数列分割 利用比例与数列
的秩序进行分割,给人以秩序、完整、 明朗的感受。
A.黄金比例分割l:1.1618黄金比矩 形的画法:以一个正方形的一边为宽, 先量取正方形一边的二分之-点,再以 此点为圆心,以此点与其对角的连线为 半径,画弧交到正方形底边的延线上, 此交点即为黄金比矩形长边的端点。
(2)骨骼的渐变 A.单元渐变 B.双元渐变 c.等级渐变 D.折线渐变 E.联合渐变 F.阴阳渐变
3.渐变的基本形和骨骼的关系 (2)将重复基本形纳入简便骨骼
(1)将渐变基本形纳入重复骨骼中。 中。
(3)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渐变构成作品图例
(四)发射构成
1.发射的慨念 发射的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广泛,
线的作品图例
(三)形态要素之三
1. 面的概念 面有两种解释:一是线移动的轨迹,二是浓密有致的点,都可以形
成面。面有长度、阔度但无厚度,有位置及方向性。
2.面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
面的形态可作如下分类:
(1)几何形态的面
(2)自由形态的面
(3)偶然形态的面
3.面的错视
同样大小的圆,我们会 感觉到上面的圆大些而下面 的圆小些,白的大些而黑的 小些。
2.相遇 4.透叠 6.减缺 8.套替
(三)形象的正与负
在平面上形象通常被称为“图”, 图周围的空间称为“底”,如果 “图”在前面,“底”是背景,这 种形象就是正形象。 反之,如果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 白,这种形象就是“底”,我们称 之为负形象。
形象的群化
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可作标志、标识、符号等设 计的一种手段。 1.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如下: (1)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设计时基本形数量不宜太多、太杂。基本形的 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和透替,避免杂、乱、散 的现象出现: (2)群化图形的构成要完整、美观,注重整体和外观美; (3)注意构图的稳定与平衡关系: (4)基本形要简练、概括,避免纤细和琐碎。
(3)色彩特异
3.特异骨骼
在规律性骨骼中,部分骨骼单位在 形状、大小、位置或位置方面发生 变异,这就是特异骨骼。
(1)规律转移 规律性的骨骼一小 部分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规律, 并与原有规律保持有机联系,这一 部分即规律转移。
(2)规律突破 骨骼中特异部分没 有产生新规律,而是原整体规律在 某一局部受到破坏和干扰,这个破 坏、干扰的部分就是规律突破,这 种处理以少为好。
(2)骨骼的重复
(3)重复骨骼与基本形 的关系
(4)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
A.绝对重复
B.相对重复
C.不规则重复
重复构成的作品图例
(二) 近似构成
1.近似的概念 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似。
2.基本形的近似 彼此类同的一系列基本形即近似
基本形。它可以从下列方法去获得:
(1)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 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 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这种方法可 塑性较大。
C.等级差数数列 等级差数数列又 叫算术级数数列,即数列各项之差 相等。如l、2、3、4、5、6、7、 8……这种数列是每项数均递增相 等的数值。
D.等比级数列 等比级数列是用 一个基数所得的乘方依次排起来所 形成的数列。如:2、4、8、16、 32……:3、6、12、24、48、96: 3、9、27、81…
分割构成作品图例
(八)对比构成
1.对比的概念 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
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 显著差异,就是对比。
2.对比的形式 (1)形状对比
(2)大小对比 (3)位置对比
(4)粗细对比——线条的粗与
细、肌理的粗糙与精细产生的 对比。
(5)方向对比——方向对比
的处理,要注意方向变动不 宜过多,避免产生凌乱感, 要有主导方向或会聚中心。
(五)特异构成
1.特异的概念 特异是在有规律性的基本形中
寻求一种突破变化的构成形式。 2.特异基本形 绝大部分基本形保持一致,其 中一小部分产生突破性的变异, 这部分就是特异基本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