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5132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通史(2)》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
2011.07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林则徐《四洲志》
2、《北京条约》
3、曾国藩、内军械所
4、军用、民用
5、蒸汽、化学鉴原
6、左宗棠、伊犁
7、京师大学堂
8、东南互保
9、科举制10、《青年杂志〉11、国民党一大12、中央13、整风运动14、15、定息16、七千人大会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C
4、B
5、D
6、D 7 、B 8、B 9、B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1853年冬颁布。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革设想。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希望摆脱封建剥削压迫,平等与温饱的强烈愿望。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因其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2、1861年,由清政府设立,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衙门管理向外国购买军火、船舰、机器,以及海关税收、聘用洋员、派遣留学生等一切活动。
它实际上成了位于六部之上的行政机构,地位和作用不在军机处之下。
此后清政府通过总理衙门加紧了与西方列强的联系,而西方列强通过这一机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3、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登基。
其行径遭全国人民反对。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武装反袁,恒影响不大。
年底,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护国战争爆发。
在人民支持下,护国军节节胜利,各省纷纷独立。
日本等国为维护其在华权益,劝袁暂缓称帝。
袁的亲信也对袁离心离德。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袁被迫取消帝制,仍为大总统。
1916年6月,袁病死。
护国运动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但粉碎了袁的复辟帝制,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4、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赴西安,他强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开赴陕北前线进攻红军。
张学良、杨虎城反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蒋介石拒绝。
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郊外的华清池拘捕了蒋介石。
接着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等八项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政治形势及其错综复杂。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应张、杨的请求,派周恩来率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
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斗争以及宋子文等人劝说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
25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作用。
5、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主要骨干大都是同盟会员,柳亚子是其中杰出代表。
1923年解体。
6、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星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土改运动高潮。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1874年日本出兵进攻台湾,中日签订《北京专约》;
1875年马加莉率英国武装探路队入侵云南;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
1886年英军进攻西藏隆吐山;
1865年阿古柏进攻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入新疆,到1878年受复兴将大部分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1884年清政府间新疆省。
2、《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五)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运销内地时,只纳进口税,免征各项杂税。
《马关条约》为日本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创造了条件。
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大大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信号。
2亿两白银的赔款,是清政府极为沉重的负担。
为了偿付巨额赔款,清政府除了加紧压榨百姓外,还开始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从而在政治上、经济上更加依附于列强。
4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直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允许日本在化投资设厂,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提供了条约依据,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序大大加深了,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和左倾的错误。
”
五、论述题(共16分)
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交通运输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和汉阳铁厂。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都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购买新式机器,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产品主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以赚取利润为目的。
因而,它们与军事工业不同,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都由洋务派倡办,由他们所委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等名义把持经营管理大权,产品往往首先满足官府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因而,它们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内部充满着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这些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依赖性。
但是,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微薄的基础,对中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们在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方面,也收到了某些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