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通史期末复习题库

中国通史期末复习题库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年) 战国( 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 年)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

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和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

平定三藩之乱,是指在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由于康熙帝禁止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之子继承其爵位,引起吴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的警惕,是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先发难于云南昆明,联结其它二藩,依托云贵、两广、福建以及陕西等地,发动叛乱。

康熙帝坚持以攻打首犯吴三桂
为主,辅以诱导劝降和敕免罪行的方法,对其它各叛军进行瓦解。

并力图打击三藩,避免三方主力互助。

于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攻占昆明城。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被平定。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经过长年累次的战争,最后在澶洲城下两国签订的一份休战协议。

因澶洲其西有湖泊曰澶渊,澶州亦名澶渊郡),因地而名,史称“澶渊之盟。

291年杨骏,与贾南风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先后参与,7王、贾南风被杀。

306
年十一月,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晋怀帝司马炽西晋“八王之乱”结束。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471年——479年),于485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藩镇割据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

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

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政”,就是任人为仁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主张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就是任人为贤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
纵横家代表人物张仪,苏秦主张通过外交来削弱敌对国
阴阳家代表人物绉衍
还有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
大家把小说家以外的称做九家,也就是传说中的"九流"。

明朝专制主义的特征:设厂卫特务机构,严格控制臣民,解决皇帝与臣民的矛盾;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兵部、工部、户部、吏部、刑部、礼部),设内阁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
隋炀帝的主要功劳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变法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变法实质上实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
大国诸侯的争霸战争,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映。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秦朝徭役繁重秦朝刑罚严酷秦朝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在秦的暴虐统治下,人民不堪忍受,发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

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
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4、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5、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6、重视农业生产
7、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
8、休养生息文景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王莽改制的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相关主题